据说这是一本鼓励追求自己的书,很早之前就放在书架上准备看的,拖到现在,一直在践行着囤书如堆山,看书如抽丝,最近看到书友有看才想起来不然就差点把它忘了,用了一周左右,今天看完了《刀锋》最后一章,意犹未尽,又从新翻回到第一章看了一下,的确如作者所说:我的故事不会给读者留下结局
不过想来这样也好,正如木心说: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1
拉里,文中主人公,特立独行,追求灵魂的自由,是我喜欢的角色。
他并不出名,也许将来永远不会出名。也许在他寿终正寝之时,他留在世上的痕迹不会比一枚石子扔进湖中在水面留下的涟漪明显。
年少他去当飞行员,看到了几秒前还生龙活虎的同伴几秒后就死在了他面前,血肉模糊,这对他无疑是震慑心灵的,也引起了他对生命的反思,因此踏上寻找自我,生命意义之路,成了亲朋好友眼中没用的人。
没用的人…,这听着就很扎心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点赞很高的回答是这样的:
“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和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书中角色各有追求,事实上拉里也压根没在乎别人的评价,当几年后再遇,追求物质的伊莎格雷家庭破产的萎靡与遇到与追求精神垃里的淡然形成了对比
作者在跟好友有次谈话时说到:“你有没有发现,他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尽管很好相处,也很随和,人也挺好打交道的,却总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像是并没有把他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是对灵魂深处的东西有所隐瞒。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或许是紧张,或许是什么秘密,或许是心里的抱负,或许是某种知识,让他超越于我们之外。”
帕斯卡说:心灵世界自有其道理,非理智所能企及。
不过呐,千万别对读书指望太多。终日读书而放弃了真实生活才是悲剧的开始。李敖说。
在文中的最后,故事结尾,左右逢源的艾略特获得了显赫地位,追求物质生活的伊莎贝尔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居住在活跃而有教养的社会里,格雷觉得不工作就是个没用的人,有了稳定的工作,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收入颇丰,苏菲从小善良会写诗,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却遭遇车祸只剩她一人之后堕落放荡一段时间又遭遇不幸,追求灵魂的拉里得到了满足…
“他们是大世界里的小世界,过着各自的生活”
“他没有野心,不追名逐利,他绝不希冀成为公众人物,因此,他很可能满足于他选择的生活,只做他自己”
“他说尽管要承受痛苦和悲伤,我依然愿意接受各种各样的生活;我觉得,只有经历一世又一世,才能让我的渴望、活力和好奇心得到满足。 ”
我要走遍世上的每一条路,度过深沉的悲伤、莫名的哀愁、无尽的喜悦,只求放手一搏体验人生,追求灵魂中的星辰。
2
经常听人说:“折腾就是了,折腾对了成功,折腾错了多了经历不是挺好吗,反正一无所有”,“现在不折腾难道到老了去蹦迪?”这是我近来听过的比较励志的话
毛姆说“就好像一滴水来自大海,随雨落入水坑,随后流入小溪,汇入江河,穿过高山峡谷和广阔的平原,一路蜿蜒曲折,绕过横亘在路上的岩石和倒地的树木,最终抵达它起源的那片浩瀚的大海。
然而当那滴水流进了大海,也自然就失去了个性
而听过恐怖的一件话就是说在上了岁数之后,尤其是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之后,迫于现实,金钱的需求,房贷要还,车贷要还,信用卡要还,不敢轻易说离职,不敢随便换工作,只能在某个夕阳下的夜晚,坐在某个楼顶的天台上,闭上眼睛感叹一声,这就是操蛋的人生!然后回去洗洗睡了,第二天继续轮回…
人生没有后悔药,我们该怎样度过这一生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