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肯定听到过这样的困局:我的能力不错,不仅能胜任现有工作,而且已为上一级的职位做好了准备,但是迫于直属领导的压制,或是公司制度的限制,难以为自己的职务头衔加一级。
我们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和外部环境,发现晋升道路堵在了外部因素,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上。我们以为对现状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开创了意义疗法的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书中说道: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在生涯咨询中,需要时咨询师会指出,我们需要区分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部分。我们不能控制和选择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但我们始终保有选择如何面对这种境况的态度的自由。
所以,面对困局,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态度?
1/ 主观能动性
先来一个比较传(lao)统(tu)的词,叫主观能动性,也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见过。
百度意思,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
看来,人的态度以及据此做出的行为是可以对客观世界有作用的。可见,区别在于作用的程度以及达成实质性成果所需的时间。
2/ 对困局的态度
面对开头所说的这种困局,一位来访者小萱是这样做的。
既然本部门内难以有出头之日,就动脑筋向其他部门伸出触角。因为企业总是需要能做事情的人,并总有机会需要多部门合作,这时凭借能力,积极参与多部门合作的项目,一来向更多人和更大的范围展示自己的能力,二来有机会和其他层次的同事领导有链接,三来锻炼了在本部门工作中锻炼不到的能力。
这种态度和行动直接指向,随时准备着遇到并抓住机会。
3/ 面对舒适区的态度
还有一种困局,是自己画下的牢。同样是我能力不错,能胜任本职工作,暂时没有晋升通道,就这么呆着,一呆就呆出了一个坑,这个坑叫舒适区。
另一位来访者小桃,选择积极面对。走出舒适区不容易,最开始的一步就是,无从下手。这时敢于面对,就敢于接受自己的不能,转而专注能的部分,不局限于工作,从兴趣、生活方式、娱乐、社交、学习等等方面都可以有新的尝试,做以前没做过的但愿意尝试的事情。小桃参加了线上的理财小白训练营,平时看电影看书都写一篇随便多少字的影评书评,有了孩子之后学习育儿知识,进而学习心理学知识。由此生活有了另一番局面。
4/ 积极主动不是非得做什么
主观能动性也好,主动出击也好,并不是逼着你非得要做些什么才行。做什么与不做什么,不是二元对立的。
它们是一体两面的。当你面对困局,有时不做什么也是一种面对。这时需要静下来看看,不做什么的背后是什么,是为了什么,是什么阻碍,什么顾虑,还是更为看重什么。
有一位来访者小安,在寻求心理学方向的工作,试图转行,同时各种声音各种焦虑四起,当她趁春节假期停下来后,发现不做什么的时候,她真正想要的状态才浮现出来。心理学确实帮助了她,但不代表要转行过去才实现自我,自我所要的状态其实已经达到,在工作层面,她只需要寻求心理学和本职工作的结合就可以有所作为。
5/ 主动,面对,选择,是关键词
选择主动出击的小萱,在短时间内没有升职,却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有一个本来不算是机会的职位空缺,其他所有同事在听说能力很强的小萱都没有机会的时候,纷纷表示不接受这个职位,以致这个职位的内部候选人只有小萱一人,大大提高了升职的可能性。
这是一大成果。
选择多方位学习的小桃,在这些业余领域并没有成就事业,还是做着本职工作,但有一天她的先生又抛出那个假设问题,如果我们去别的地方定居发展,你觉得怎么样?小桃脱口而出,没问题啊,我可以做这个那个和那个。小桃自己都觉得很惊讶,竟然完全没有顾虑目前这份稳定的工作会被放弃。舒适区的工作不论在小桃心中的份量,还是在生活中的占比,都缩小了。
这是一番天地。
所以呢,局面确实有我们能控制的部分和不能控制的部分,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问问自己,在我能控制的部分中我能做些什么,我是什么态度?
“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既然不能被剥夺,能剥夺的只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