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岁离家今岁归,孤帆梦向鸟前飞。
短片从贾导一以贯之的小人物,小故事着手。讲述了回家乡过年的游子,年后返程的故事。
老母亲给即将远行的儿子带上了家里的鸡蛋,装在了盛满沙子的桶里,用胶带缠紧。
返程的途中,儿子带着那个桶,搭乘摩托车,渡轮,大巴,回到城市的家中。拖着疲惫的身子,打开桶,小心翼翼地拿出母亲给他带的鸡蛋。
其实,沉甸甸的桶里,是母亲满怀的惦念。
0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短片以记叙文的结构展开,辅之以平淡的叙事,将年过后亲人离别的不舍和眷恋娓娓道来。
坐轮渡时,儿子用嘴叼着票,说明桶给他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之处。这是短片的第一个递进。坐大巴时,他险些把桶遗忘在路上。上车后,乘客对他的眼神,让他尴尬,腼腆。此时上升到第二个递进。
高潮出现在桶的提手掉落,沿着下滑的路面,桶顺势滚落。年轻人看着不远处的桶,气喘吁吁,内心又七零八落。
回到家后,他揭开母亲在桶上缠的胶带,一颗颗鸡蛋,埋在沙子里,完好无损。母亲的音容笑貌,回荡在他的耳边。
大年相聚是欣喜,年后离别有惆怅。在外漂泊的孩子,回家是无尽的奢侈。短片中的儿子,告别母亲,又得几百个日日夜夜才能再相聚呢?
03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
短片导演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有着浓厚的乡愁。
短片中儿子对母亲说,家里什么都不缺,外面都可以买到。
母亲回了一句,“外面的能有家里的好?”这是贾导母亲的原话,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母亲的心声。
所以《一个桶》再次对准普通人,抒发普通人的情感。这种感情朴素不乖张,静静地流淌。
04
写作者,未必能够塑造真实的他人,只可能塑造真实的自己。
关于写作,史铁生如是说。对于电影导演,何尝不是如此呢?
除了贾导母亲的原话,短片中出现的摩托车,渡轮,大巴,焰火,长江水,哪一个不是贾导元素呢?
因为这个故事,和贾樟柯以往的风格标志统一:
无论人物故事如何走向,这些人脚下的土地是感情的温室。
从《三峡好人》,《山河故人》,到《江湖儿女》。影片里的空间载体,对影片的感情发展和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一个桶》这个短片,也是如此。在儿子坐船时,岸边突然燃起的烟花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非常符合贾导的创作状态。故乡这个主题并不是他的有意为之,而是因为艺术家潜意识中最在意的东西就最容易外露。
0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五湖四海的中国人,无论在哪,总要回家过年。
因为,家里总有你挂念的人。
家乡,有一份你割舍不掉的家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