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者》作者唐娜琳米勒成长时恰逢“美国社会正经历着重大的政治变革,民权运动、越南战争、总统辞职”,彼时她“把阅读当作参与社会、理解这场变革的一条途径,去领悟期中的思想、挑战以及形形色色的人”,所以她坚信“阅读是一切的基础”、“阅读是思考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
我也坚信。然而,自己阅读和引导阅读是大不相同的,引导阅读和在有特定框架下引导阅读又不一样,一层比一层更复杂。而这本书正是详细论述了如何在特定框架下有效引导阅读,对大环境下教师教学和家长引导都大有裨益。
于我—一个普通家长—而言,通过阅读这本书认识到:首先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成长为孩子阅读的榜样,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要信任孩子:信任孩子对书籍的选择;信任并预期孩子在做对的事情;信任孩子并允许孩子呈现不完美。然后才是各种阅读技巧和方式的引导。在这本书中,我整理记录了很多在阅读中值得讨论的切入点,并跃跃欲试。
而另一方面,作为校方(教育系统)相对应的家庭方而言,通过这本书,我换位到教师角度思考,发现了他们夹缝中的不易:时刻面对教育短期目标与阅读终极目标(成为终身读者)之间的矛盾、教学赶进度与阅读需要大量时间之间的暴盾、教育应试性与阅读非应试性之间的矛盾。进而,因为矛盾同时作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我更为感同身受。好在,唐娜琳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并通过时间证明了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好在,虽然中国阅读教育目前尚处于唐娜琳笔下的十几年前的美国的水平,但至少现在已经开展全民阅读和阅读推广,观念的改变必然会推进教育模式和方式的改进(虽然缓慢)。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虽然有那么多“虽然”,但我们不还是有很多“但是”吗?
用作者的一句话结尾
我为什么要让学生现在就经历负面的体验,难道只是让他们为将来的负面体验做好准备?
当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