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传

他终于体悟到使自己的肉体受苦其实正是在执著于肉体啊。

“过去在跋伽仙苦行林中我曾说过修苦行不是达到解脱的正确途径,怎么我现在反而要如此执著于肉体的苦行呢?”

如果我现在用此枯瘠的身体,而获得解脱之道,那么那些异教徒就都会误认为只有饥饿才是进入涅槃的原因,这样的话,就会使人只在形式上做工夫,而不必去关心内在的宁静,最终永远无法得到解脱的结果。”

悉达多太子从牧牛姑娘手中接过乳糜,在准备进食时,他发了如下誓愿:

“所布施的食物,是要让喝到它的人补充气力,同时也应当使布施者将来能得到很好的赡顾,并常保持欢喜的心情,同时使她安全快乐,没灾没病,健康长寿,聪明智慧,无所不能。

    因此,我现在愿意接受这样的食物。”

发完这样的誓愿,悉达多太子又开口说道:

“我为了使众生的根基和机缘得到成熟,因此我接受这样的饮食。”

***

佛既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又是大雄大力,降伏魔怨,因此寺庙里的佛殿都取名为大雄宝殿。

***

“一切众生,没有谁能拯救,也没有谁能济拔。他们生生世世轮回五道(五道,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道。加上阿修罗道,称六道)之中,从不知逃离,从不知躲避。他们不知道这个世间一切均为虚伪,没有任何东西是真实的,然而他们在其中却横生苦乐之感。

轮回生死,死于此则生于彼,都随着各自的善恶而接受不同的或痛苦或快乐的果报。

***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

佛为觉者或智者。

觉有觉察、觉悟两重意义:觉察烦恼,使之不为害于人,有如世间普通人觉知哪些东西为害而能趋避一般,所以名为觉察,这叫做一切智;

觉知各种事物的原理,而能了了分明,就像睡梦之中觉醒一般,称作觉悟,这叫做一切种智。

自己觉悟,又能使他人觉悟的,智慧圆满,功德无量,这才称作佛。

***

释迦,在汉语里意译作“能仁”,即能以仁爱的心来悯念人生,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大慈大悲心。

因为佛能够给众生以安乐,能够济拔众生的痛苦,以大慈大悲之心去救度众生,这就是佛陀所具足的悲德。

牟尼,意译为“寂默”,是指佛在因地修行时,以自己心中本来具有的智慧光明,回光返照自己的心源,断除烦恼,智慧圆满,这就是佛所具足的智德。

佛具有能仁寂默、自利利他的智德与悲德,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释迦牟尼佛。

***

众生是佛成道的根源。

就像一棵大树,众生就是这大树的根,同时还要靠种种助道的因缘,才能开花结果。

即是说,如果没有树根也即众生的存在,佛的得道成佛也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佛是建立在人间世的,只是他的理想是要出世间,他以为只有走出这世间,才能摆脱所有的烦恼和痛苦。

佛有一天对弟子说:“一滴水怎么样才能使它不会干掉?把它放在空中,它就会被风吹干;把它放在地上,它就会被泥土吸干。只有将它放入大海之中,它才能和海水融和在一起,才能达到永远不致干涸的结果。”

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要在人间建立佛法,普度众生的原因。离开了众生,佛也就不存在了。

***

“形体在痛苦中,心中就会懊恼烦乱;形体在快乐中,情绪就会表现快乐的样子。所以说痛苦和快乐这两者都不是道的原因。

“这就像钻火,在钻的途中,突然浇上一些水,就必然不会有照破黑暗的亮光产生;钻击智慧之火也是一样的道理,有痛苦、快乐的水浇淋,智慧之光就不会产生,因为智慧不能产生,就不能消灭生死海中黑暗的障碍。“

我们出家,都不应去执著追求这两个极端。

“什么是两个极端?

“一者,是放纵,人们处在情欲中,一天到晚都陷溺在享乐的生活中,这是粗俗的凡庸的行为,与幸福了不相干;

二者,是苦行,虽然苦行看起来十分虔诚,但实际上是对自己的虐待,这是痛苦的粗野的行为,也与幸福无缘。

“你们绝不要趋求于这两个极端,即既不要放纵,也不要自虐。

“现在如果能舍弃痛苦和快乐这两个极端,按中道(适中的方法)行事,你们的心就会寂静安定,就能修习那八正道(八正道,佛教术语,指: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因而能脱离生老病死的祸患。

“我便是按照中道的法则行事,因此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观察五盛阴苦(五盛阴苦,佛教术语,谓五阴炽盛的痛苦),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疾病的痛苦,死亡的痛苦,恩爱终有别离的痛苦,怨憎相聚的痛苦,所求不能得到的痛苦,失去荣誉、快乐的痛苦。

“要知道,世间众生中,有形体的,无形体的,没有脚的,只有一只脚的,两只脚的,四只脚的,以至多只脚的,所有生物都有这样的痛苦。

“像这样各种痛苦,都是建立在有‘我’基础上。“只要谁生出一丁点‘我’的想法,他就会再经受如此的痛苦。“贪欲、嗔恚以及愚痴等三毒都是因为有‘我’这一根本才产生的。

当知道苦谛,断灭集谛,证得灭谛,修习道谛。

物质万象非‘我’所有,‘我’也非物质万象,要认识到物质万象是无‘我’的。

舍弃了五取蕴,舍弃了一切虚妄的见解,甚至对舍弃都不再执著,人就不会再有任何虚妄的欲望,不再有无谓的束缚和烦恼;没有了欲望和束缚、烦恼,也就将得到解脱。

佛教中有所谓三宝,是为佛、法、僧。佛宝即是释迦牟尼佛,法宝是四圣谛法,僧宝就是最初被剃度的五位比丘。三宝是每一位信徒所必须敬奉的。

***

佛陀虽然主张三世因果,也并不否定前世的宿业,但认为前世宿业只是现世果报的条件之一,而且还可以转化,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现世作业来创造条件转化宿业,从而特别重视现世的行为。

四圣谛教义,即苦、集、灭、道谛,指出了苦从业生,业就是集谛,称之为世间因果。要想解脱种种痛苦,就必须停止由于爱欲所生的业,从而获得绝对的精神解脱,这就是灭谛。要想得到寂灭之果,就必须用种种方法进行实践,这就是道谛。灭是道的果,道是灭的因,称之为出世间的因果。

”过多的规定是没有益处的。谁高兴住在村中就住在村中,谁高兴住在树林中就住在树林中,谁高兴乞食就乞食,谁高兴接受邀请吃饭就接受邀请吃饭,谁高兴穿粪扫衣就穿粪扫衣,谁高兴穿施主赠送的衣服就穿施主赠送的衣服。有什么必要做这样的规定呢?这又不违反修行的大节。”

“我允许比丘,一年中有八个月住在树下,但雨季不必住在树下;我也允许吃鱼肉,只要本人不看到、听到或想到屠宰。”

提婆达多在佛陀这里得不到响应,于是他进入王舍城,开始宣传他的主张,并说佛陀反对这五条原则。

这造成了人们的误解,以为只有提婆达多的集团是刻苦、勤俭的,而佛陀的僧团是贪图享受、生活奢侈的。

***

“‘六损财业’就是:一者耽湎于酒,二者赌博游戏,三者放荡,四者沉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怠懒惰。”

饮酒有六失。”

    “什么叫做六失?”

“一失失财;二失生病;三失引起嘴角争端;四失有恶名流布;五失恚怒暴生;六失智慧日损。”

“长期饮酒不已,不能有所节制,他的家产就将日渐减损。”

“善生,赌博游戏也有六失,你知道么?”“赌博游戏的六失是:一失财产日日消耗;二失即使赢了,也容易产生仇怨;三失将受到智者的责备;四失他人不会敬重你,也不会相信你;五失被他人疏远;六失容易产生盗窃之心。”“长期赌博游戏不已,他家的产业就会日渐减损。”

“善生,放荡也有六失。”“一失是不能护卫自己的身体;二失是不能护卫自己的财货;三失是不能护卫自己的子孙;四失是自己常常会担惊受怕;五失是常常受到种种痛苦邪恶之事的缠绕;六失是喜欢生出许多虚妄之事。”“不加节制,放荡不已,他的家产也会日日减损的。”

佛陀又讲到沉迷于伎乐也有六失,如果沉迷于伎乐不已,也是会使家财日益减损的。

佛陀又继续说道:“善生,恶友相得也有六失。“一是很容易很方便相互产生欺骗;二是喜欢暗地里独自呆着,常常躲着他人;三是引诱别人家的人;四是图谋他人财物;五是有财有利时都只顾着自己;六是喜欢揭发他人过错。“不断结交这样坏的朋友,那么他的家财也是会日益减损的。”

“善生,人懈怠懒惰也有六失。“一是富有快乐时,不肯做事;二是贫穷时,不肯勤奋修习;三是天冷时,不肯勤奋修习;四是天热时,不肯勤奋修习;五是早晨,不肯勤奋修习;六是晚上,不肯勤奋修习。“长期这样下去,他的家产也会日益减损。”

“善生,有‘四怨’就像你的亲人,你要觉察明白。“什么是‘四怨’?

“‘四怨’就是:一畏伏,二美言,三敬顺,四恶友。

“因畏伏而亲近,分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先给你某物,以后又从你手中夺走;

第二种情况是他给你的少,而希望你回报的多;

第三种情况是因为怕你才勉强亲近你;

第四种情况是为了得到好处才亲近你。

“因美言而亲近,也分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不管善还是恶,他都顺从你;

第二种情况,如果你有困难,他就会舍弃离开你;

第三种情况,外面有什么对你有好处的事,他暗中阻止,使好处到不了你处;

第四种情况,见到有危险之事,他就落井下石,排挤你。

“因敬顺而亲近,也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他事先欺诳你;

第二种情况,他事后欺诳你;

第三,他当场欺诳你;

第四,看见你有小小的失误,他就对你施加惩罚,用杖捶打你。(这大约是在与他人共事之时,因敬顺而亲近你的人大约属于上司之流。)

“因恶友而亲近的,也有四种情况,第一种,饮酒时交的朋友;

第二种,赌博游戏时交的朋友;

第三种,淫逸时交的朋友;

第四种,歌舞时交的朋友。

”世上不光有怨仇等须加防护,也有真的可以值得信任并加以亲近。

下面我讲四种亲近是可以亲近的。

“有四种亲近之人是可以亲近的,他对你会有很多好处,也能够在你平时或危难时救护于你。

这四种可亲近之人是:“第一,那些能够阻止人犯错误的人;

第二,那些生性仁慈,能怜悯他人的人;

第三,能利益他人的人;

第四,能一同共事的人。

“阻止人犯错误有四种情况,第一,见到他人做坏事,能及时制止;

第二,平时在他人面前能表现正直品格;

第三,生性仁慈,能够怜悯他人,为他人考虑;

第四,给别人指示明白的向善的途径。

“仁慈怜悯他人的人,也分四种情况,第一,见到他人获得利益,不仅不加嫉妒,反而代他人高兴;

第二,见到他人做了坏事,不仅不幸灾乐祸,反而替别人忧虑;

第三,能够经常称誉他人好处和长处;

第四,见到他人说恶,就能进行抵制。

“能利益他人的人,也分四种情况,第一,保护他人,不让他人放逸;

第二,保护他人,不让他人因放逸而损失财物;

第三,保护他人,不使他人心生恐怖;

第四,在无人之处能互相教育告诫。

“能一同共事的情况也分四种,第一,为他人不惜自己身家性命;

第二,为他人不惜财产珍宝;

第三,能够救济他人,使不生害怕之心;

第四,为他人在无人之处时能互相教育告诫。”

真正的六方指的是: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童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那些有高尚道行的人为上方。

佛陀又对善生讲述怎样敬顺父母等事。“善生,做人子的,应当以五种方式敬顺父母。”

“哪五种方式?”“第一,要供奉父母,不使他们有所匮乏;”

“第二,举凡自己要做什么,先要告知父母;”

“第三,凡父母所做的,都要恭顺,不要背逆;”

“第四,父母正确的指令,不要违背;”

“第五,父母所做的正确事业,不要使它中断。”

“但父母也要以五种方式尊重对待自己的子女。”

“是哪五种方式?”

“第一,制止子女,不使他做坏事;”

“第二,亲自教育并指导子女,告诉他什么是好的、能做的;”

“第三,要异常慈爱自己的子女,到达入骨彻髓的程度;”

“第四,要使子女的婚嫁尽善尽美;”

“第五,要随时供给子女的必需品。”

“善生,子女对待父母能够敬顺恭奉,那么父母就会过得十分安稳,没有忧虑和害怕之事。”

“敬奉师长有五种方式,第一,给侍所须;第二,礼敬供养;第三,尊重戴仰;第四,师长有教诲和指令,要敬顺无违;第五,从师长那里学习知识,要好好记住,不能忘记。”

“师长尊重亲近弟子也有五种方式,第一,按照不同材质,施予适宜教诲;第二,弟子没有听到过的道理,要教育他使他懂得;第三,随便弟子发问,自己要好好地认真解析其义;第四,指导弟子结交好的朋友;第五,将自己所有知识毫不吝惜地教授给弟子。

“丈夫敬重妻子也有五种方式,第一,相待以礼;第二,威严不缺;第三,不管何时,须衣食周全;第四,适当时候须庄重严肃;第五,将家内之事权全部委付于妻子。”

“妻子也以五种方式恭敬对待丈夫,第一,先起;第二,后坐;第三,语言和顺;第四,尊敬顺从;第五,先意承旨。”

“善生,做人应当以五种方式对待自己的亲族。哪五种方式?”“第一,自己有财时,要知道施予;”“第二,要好言好语;”“第三,要使亲族获得利益;”“第四,自己富裕了,让亲族也一起富裕;”“第五,不要欺骗他们。”

“亲族也要以五种方式亲近回敬。哪五种方式?”“第一,保护他,不让他放逸;”“第二,保护他,不让他因放逸而失去财产;”“第三,保护他,不让他老是担惊受怕;”“第四,暗地里时,要相互教育劝戒;”“第五,要常常称赞、感叹他的好处和长处。”

***

佛的人品是尊贵与和蔼、智慧和仁慈的奇妙结合。

他不仅具有使国王感到敬畏和胆怯的威严,而且还具有屈尊抚慰陷入痛苦中的贫民和受苦者的温情。

他宁静、自信,始终一贯,在反对意见和敌对行为乃至个人安危面前,都在表现出一位仁者、勇者和智者的风范,他认真对待每一件事,镇定自若地面对任何逆境。

他的脸上总是闪现出平静而仁慈的微笑。

约束自己的贪欲、以博大的胸襟容纳各种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克服自己修行中出现的懒惰和懈怠都需要忍耐的精神。

佛陀对一切事物都没有疑惑或烦躁,他的心灵常在一种安定镇静的状态中,所以能从容应对周遭的环境以及随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因而在传教的经历中经常发生因忍耐而产生的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

比如婆罗门因不信佛而毁谤佛,但佛陀以忍耐应对,结果感化了敌对者,使他们变成自己出家或在家的弟子,这种事类在佛经里是经常出现的。

摩揭陀国有一些人看到比丘,就做打油诗来嘲讽讥刺佛陀,说:这个沙门乔答摩,来到摩揭陀城堡,拐走删阇耶门徒,今天又要拐走谁?

比丘们听到这些风言风语甚而冷言冷语之后,就赶紧报告给佛陀。

但佛陀并不以为意,而是对这些比丘们说:“你们不要太在意,这种状况是不会持久的,几天之后这种论调自然就会平息。”

佛陀因此也做一首歌叫比丘们唱道:他们依法引导,堪称大雄完人;既然依法引导,有什么理由忌恨?

比丘们听了佛陀的教诲,并且用佛陀编出来的歌回敬这些讥讽者,结果,七天之后,一切流言蜚语都自然平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03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72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47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4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48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1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5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0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85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7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26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导致苦之止息的途径,谓之道谛。这种道叫做中道,因为它是避免趋于两个极端的。 两个极端即:一、从感官的享受去追求快乐...
    琴语阅读 474评论 0 0
  • 转自QT4.86写中文XML新建Qt空项目名称xml.proxml.pro main.cpp
    寒冰豌豆阅读 1,368评论 0 0
  • 使用removeGlobalOnLayoutListener 的时候Android Studio 提示这个方法已经...
    evilgiven阅读 4,020评论 0 0
  • 有个人你总是害怕她离开,小时候你在她的庇护下长大,小时候她会站在你面前,抵挡来自这个世界对你的伤害,她会把最好的留...
    拜星月慢阅读 640评论 6 25
  • 第一题 结合本节课“的的不休”的知识点,修改下文。(必要时可调整语序) 原文 如果时光定格在那一刻,大概就能看见三...
    小spark阅读 213评论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