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
1.老师要喜欢作文
老师对作文情有独钟,经常动笔写点东西,对作文是怎么一回事就感悟的多一点,因而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得心应手一点。
老师发现得多,为学生提供的素材就多;老师的思路开阔,学生的思路就会开阔。
老师喜欢作文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
2.重视作文的批改和评讲
我特别重视作文批改和作文评讲,批改的过程就是发现闪光点的过程;评讲呢,则是“放大”闪光点。学生用了一个传神的词,写了一句有意思的话,我就做上记号,加上眉批。到了评讲课,便大讲它如何好,好在哪里。学生的一句话,我能夸他几句、十几句。这就叫“放大”闪光点。我常常把“芝麻”说成“西瓜”。学生取得成功,而且被老师发现了、表扬了,兴趣就会慢慢产生,就逐渐喜欢作文了。
二、学生作文写不好怎么办
我们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不同的学生。
作文教学中,第一抓“大典型”——作文优秀者,第二抓“小典型”——哪怕只是用得恰当的一个词,只是写得漂亮的一句话或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结尾,我都加以“放大”,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鼓吹。这些“小典型”的标准也因人而异。总之,一定得让每个学生都感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功的体验,就很难产生兴趣,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对个别写作困难的学生,我们都要予以辅导,必要时,老师口授,让学生记。不要怕别人说我们“抱”着学生走。他不会走,你不抱,行吗?干什么都要实事求是。
三、写作的规律是什么
第一,多读书。
“不学诗,无以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古人这些话都是讲读书对作文的作用的。
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养成读书读报的习惯。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受它的“利息”。大量的阅读会使人的语言不断丰富,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文字的搭配组合、情感的表达,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生命力。
第二,多积累生活和感受(包括情感)。
杨万里说:“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必有诗。”刘勰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讲的就是这两种积累的重要性。
要开展多种活动,要把学生带到社会中、大自然中去,但仅仅带去还不够,还要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好奇心,并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会“感受”,在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发现,老师要有一个好奇心,带学生去感受感动了你的事物,把你的感受描述给学生听。
第三,多做。
多到什么程度为好?一星期一篇就差不多了。我主张写日记或周记。好多学生对写日记很头疼,那是没引导好。我的要求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短到只有一句话也行。但一周之内,得有一篇较长一点、像一篇作文的。这样的要求,孩子们就乐意接受了。布置作业一定要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量大不大?难易程度怎样?学生有没有条件完成?学困生能否做出来?等等。
四、有的学生就是不爱读书怎么办?
强迫他读!人到学校里来干什么的?学规矩的,扬善弃恶的,长知识、学本领的。
人没有规矩不行。人人都有勤劳的一面,也有懒惰的一面。
在“严”字的后面,当然还有许多工作要跟上。
第一,要求人人做读书笔记,以摘抄为主,定期检查。
第二,要及时表扬读书好的——总是有人读得好,批评表现仍不好的。
第三,要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和乐趣。如召开读书会,表扬因读书而在做人、作文、谈吐等方面有变化的学生。
第四,老师为学生作出表率——也把书带到教室里和学生一起上自习课。
老师爱读书,学生才能跟着你读书。什么事都要去思考,只要思考 办法一定会有的。
五、怎样指导学生作文?
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先“尝试”。
一定要先让学生写,草稿写好了,再根据那次作文的要求,根据存在的问题去指导。
指导多了,要求多了,束缚也就多了,这不利用于学生的发展。有的放矢,学生的收获才大。
六、怎么改作文?
一是浏览一遍;
二是记下精彩之处(作文本上折出来留作评讲时表扬或者指正用);
三是打分。
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是老师给多少分,画了多少波浪线,写的什么评语。
四是学生互改。
每篇作文都先让学生互改(相对固定好覆盖对象),用铅笔改,圈出错别字,用“?”标明哪里有问题,用波浪线画出好的句段,也可以写上“眉批”和“总批”。互改过后,再自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学生的作文要篇篇看。学生好不容易写了一篇文章,如果不看就对不起学生了。
少“总批”,多“眉批”。给学生打高分。
要在作文教学上多动脑子。“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成功的课、有效的课,都是思考的结晶,我们要崇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