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怀着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知识的全方位的渴求,每年参加各种学习组织,各种读书会,确实在各个组织中看到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圈子。
其实真正令我比较满意的只有一个,想研究一下读书会的底层逻辑,因为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对我的学生而言如此,对我的家长而言也是如此,对我的亲朋好友来说也是如此。
我很在乎效率,我期望我给身边人带来的是价值,不是漫天聊天,也不是低效的沟通。抱着一个想学习的心,加入了袁茹锦老师的“读书会创新模式7天训练营”。第一天不太适应,确实非常烧脑,非常感恩老师的付出,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讲课风格。
第一天的主题是读书会创新的底层心法:为什么读书会可以千变万化?
老师分享:创新不是方法,创新不是技巧,创新也不是策略。创新其实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看待世界的视角。(这便是第一课的关键了吧?)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梳理一下自己的收获:
1、对创新有一个新的认知;(积木法是一个形象的隐喻)
2、带动更多人主动学习,实现共创式的读书会最重要!在某一个地方,学习到多少,取决于自己的学习力。输出是最好的学习效率的体现。
学习的四个环节:春夏秋冬学习法!
第一步是春天,新知在心里生根发芽,学习新知,听课。
第二步是夏天,思考和深度吸收,学到的东西是静态的,只有主动吸收,让这些学到的内容,动态起来,像夏日阳光一样火辣辣。
第三步是秋天,收获的季节,有时候感到自己学到了,边学边输出,才能收获,靠近成功。
第四步是冬天,经过春夏秋,开车、游泳、骑车,失败了一次,不能放弃。我们都在运用新知。在冬天会寒冷,只有我们抵御寒冷,就像应用新知会有阻碍,我们需要解决阻碍,就会真正的受益。
3、创新的落地操作三步骤:第一步、列出组成部分;第二步、随机组合; 第三步、考虑具体可行的地方。
总之,把读书会打造成有价值的圈子,需要以体验为本,持续运营。避免同质化,必须做出特色。
行动:把随机组合的创新思路,结合因材施教的精髓,用于我们的读书会中,在体验感方面
,增加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