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北京大学校友邀请参加台湾农业文创游学考察活动。来之前,早就听说台湾有一座神奇的建筑,从柱子到骨架到帘子等,竟然都是用纸做的!这样的建筑是否能经得起风雨的考验?它的设计巧妙之处在哪里?接下来,“骆绎缤纷”带你一探究竟。
根据该教堂建筑师坂茂先生描述,建筑灵感来源于17世纪巴洛克时代的建筑师Bernini为罗马教会建筑教堂所使用的椭圆形空间。
建筑材质主要是纸管和木头,色彩主要是木色和白色,用纯净的颜色和形态,让人心放松下来,在其中得到净化。
教堂的白色吊灯,如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清新而饱满,与垂落的纸条帘子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安静且优雅的氛围。
穹顶使用经处理过的帆布,质轻并且防水,由底部柱和12根钢索拉结而成,无需采用大型机器进行装配作业。
米白的的纸条帘子,飘逸浪漫。
高密度牛皮纸一次成型的纸管柱体,很轻便,但是却能承受巨大压力。
天花材质为木头和纸板,自然的木色,给人一种拥抱大自然的温馨感。
这些纸柱子都是20多年前从日本阪神海运过来的,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可见这种纸质材料的寿命并不短。
封闭的牛皮纸圆柱既可以竖起来支撑,又可以横着作为凳子,实用性强,又环保。
建筑表皮为半透明聚碳酸酯面版材料,以保护纸管不易被外界物质侵蚀。建筑正面及两侧前一半表皮立门可开启,建筑背面表皮则是全封闭的,起到挡风遮雨的作用。
游廊(椭圆与方形之间的空间区域)的铺装样式。
建筑的玄机在于58根纸管柱体围合的椭圆形空间,这种用高密度牛皮纸一次成型的纸管柱体相当轻(我们可以随意举起纸管坐凳,立柱是坐凳的一倍长,重量可以估计),但每根纸管的抗压强度却能达到6936公斤,抗弯强度是每平方公分是85.2公斤,可见这种高密度牛皮纸合成的建筑材料是十分坚固的,而且环保又容易施工。
看了纸教堂的基本构造,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这样独特的设计,简约大方、清新优雅、还环保持久,确实令人赞叹不已。那么,这样一座用纸做的教堂是怎么来的呢?
✦ 前 . 世 ✦
其实“纸教堂”最初并不在台湾,而是在日本阪神。1995年,一场7.2级的地震袭击了阪神,一位日本建筑师坂茂,被灾区的景象深深触动了,提出运用轻巧、组装迅速的纸材来搭建“纸教堂”的想法,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实验证明以及灾区对居民聚会空间的强烈需求说服了神父。在三百多名义工、居民、教友的努力下,纸教堂完工了。这座打破了族群、宗教、国籍的藩篱,共同努力建起的建筑,正式取名“Paper Dome”。
✦ 今 . 生 ✦
2005年,台湾重建社区的小伙伴组成访问团,参加阪神地震十周年纪念,得知日本阪神地震时建立的纸教堂Paper Dome已完成其任务,准备拆除移建,在原地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教会。访问团团长、也是「新故乡」董事长廖嘉展就提出将“Paper Dome“移筑台湾,作为灾区重建交流的中心,但是「新故乡」对于重建的构想,并不只是简单地竖立起教堂,而是规划一个完整的生态园区。因此,纸教堂的重建经历了一段漫长审判规划。
2008年1月25日,千名从台湾各地赶来的男女老少聚集桃米里,纸教堂“PaperDome”的58根纸柱在两小时中重新站立了起来。
✦ 重 . 生 ✦
相比在日本,PaperDome有了些变化:临时性的连锁砖地板改为了石材;原本浪板的外框则以PC板取代;由于有些纸柱在搬运来台时受到损坏及海关的切片检验,有六根是由台湾纸厂重新代做的,颜色较其他纸柱黑,可以清楚辨认;内部墙上挂满纸条做的帘子,飘逸浪漫,上面缀满了人们写的祈愿卡。加上户外开阔的绿化景观,矗立在青山原野间,比原来挤在棚屋中更显得神圣,自然,舒缓。
骆议不绝
纸教堂是一个独特精致且具有环保意义的设计作品。它从兴建到拆除再到跨国重生的过程不单单是一个建筑的异地重生,更是灾区重建过程中人们对希望、梦想和美好生活永不放弃的诠释。“骆绎缤纷”认为,纸教堂是一座承载着强大人文精神的建筑,它的独特之处不仅仅是环保的建筑用材和精巧的设计,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
骆绎缤纷
Luoyibinfen
设计美好生活,演绎缤纷人生,为您推送值得深度思考的文章!
Art Basel,那些让人脑洞大开的生活艺术原来长这个样!
喜 / 欢 / 要 / 点 / 赞 / 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