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喜欢过年并且总是盼着过年。一方面是因为在盼着过年的日子里,寒假也悄然而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年期间的喜庆和幸福。
那时候的年味还很浓厚。过年的一系列流程都充满了仪式感。
腊月里各家各户开始置办年货,原本稍有冷清的街道因此而热闹非凡。商店门口的糖果、对联、鞭炮,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一派红红火火喜气洋洋之态。
过年的新衣服肯定是少不了的。那时候还没有网购,总是在父母的陪同下穿越大街小巷挑选一身喜欢的衣服。回家后小心翼翼地收于衣柜之中,满怀期待地等着过年那天穿起来。
除夕那一天应该是最有仪式感的一天了。从早上起来打扫卫生、看着父亲和好浆糊贴对联,等着母亲烧好一桌好菜,然后放鞭炮、端菜、叫祖先,就着早就买好的饮料和爷爷酿的老酒,开启一年一度的团年饭。
下午洗完澡,就已经兴高采烈地穿上了新衣服,晚上吃完饭,早早坐在电视前等着万众瞩目的盛世大联欢——春晚。看春晚的时候,妈妈会拿出糖果、核桃给我们边吃边看,看歌舞齐欢其乐融融,看小品相声妙趣横生笑语连连,冷不丁某个人某首歌就红遍全国,冷不丁某句流行语就传遍大江南北。
快到零点的时候,在外面打麻将的爸爸回来放烟花,并且给我和妹妹发压岁钱。一切都是满满的喜悦。零点前后周围此起彼伏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人们对于新年的祝福随同烟花一起,散落整个村庄。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起来梳洗,穿上新衣服,为了装糖果有时候还带着一个小包包,和小伙伴一起,去村里拜年。从每家接过的一把把糖果,堆砌了初一那天一整天的甜。回到家把糖果拿出来,瞧瞧都有什么样的糖,再心满意足地装进盒子里,慢慢吃。
大年初二开始就是走走亲戚,收收红包,来而有往。整个正月都在大吃大喝中度过了。数着收到的红包,和亲戚们送的各种牛奶,自然是无比欣喜的。
一年又一年,这种年味好像在慢慢变淡了。而到如今,并没有那么期待过年了。
过年的大体流程依然没有变化,只是从前的那些仪式感,却好像在渐渐减淡而越发可有可无了。
我已经两年没买过年衣服,现在也没有了长长的寒假,今年开始有些亲戚已经不再给压岁钱了而给的我也没怎么收。村里比我们年长的哥哥姐姐基本都已成家,像我们一样拜年的小伙伴越来越少了。我们再去拜年也不会再收糖,只是每家稍坐一会儿闲吃闲聊。甚至已经开始不再除夕守岁和初一早起。
许多人已经好久都不再看春晚,我虽然还保留了这个习惯,但也渐渐有感于春晚的变迁。今年惊觉本山大叔已经离开春晚十年,而连续陪伴观众32年的冯巩老师和熟悉的那一句“我想死你们了”也在今年第一次缺席央视春晚。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有些形式和内容都已经没那么重要,我们更期待和看重的是那些老一辈的艺术家们熟悉的身影以及那种普天同庆的氛围和情怀。
今年的零点我们家仍然放了烟花,我仍然好喜欢烟花,别处天空也同从前一般光亮绚烂。只是我的心境却大不一样了。一切好像都无所谓,一切好像都没什么期待。同时却又感叹着,
又过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