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晚7点,新网师2021年秋季开学典礼准时开播。主持于红澎说,之所以择孔子诞辰日举行开学典礼,就是要大家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更深的理解和很好的实践。
这三句话,郝晓东老师在开学寄语中作了特别的解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郝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为何而学?学什么?如何学?"
特别强调了"不仅把知识作为工具,还把知识作为目的",而且一定要学经典。
关于如何学?郝老师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习"。
郝老师对“习”的含义的分享很透彻:
"一是反复地切磋琢磨;二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三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让生命处于一种空灵开放的状态,不断清空自己,破除陈见,粉碎自以为是、包括已获得的成就。让生命走出封闭与固化而处于生生不息的开放状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郝老师说,“尺码相同的人”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对"尺码"进行了阐释:
"第一、热爱生命,为一生寻找意义,而不愿白白消磨时光,虚度岁月;第二、热爱教育,不仅仅将教师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还愿意作为一生钻研、成就自我的事业;第三,热爱知识,永远对知识充满好奇,能持续探究知识的内在魅力,并内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郝晓东老师又有了特别的解读:
"因为尺码相同,我们不分年龄、性别、角色,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组成了共同的精神家园——新网师,在这里生命有了皈依,灵魂有了安放,精神因此而充沛,专业因此而发展,这当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郝老师也做了自己独特的解读。并分享了两种原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全守份”。
孔子这三句流传千年的经典,在郝老师的解读中,让我了解到新网师人独特魅力背后的源泉。
讲师团、课程组长团和义工团队代表的寄语,新老学员代表发言,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大家优秀背后的努力,新网师人独特的学习与思考方式,以及由此构建出来的巨大的能量场。
我进入新网师学习虽然仅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但也体验到了新网师一些独特的地方。感受最深的是回到根本,实现高效。
像郝老师提到的"学经典"。这学期我报的两门课程,都有经典书籍的啃读活动,共读任务。现在的资讯和书籍非常多,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泛泛而读,不如选择几本可以为生命打底色的经典书籍,反复啃读。这些经典的根本性的精华,可以长成你精神中的躯干,当它足够强大,不管遇到什么新的情况,都有能力很好适应,快速出击。在这个乌卡时代,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学习内容的精确指向,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无谓消耗,做得也不错。每个微信群都有近500人,但你总能快速地找到您所需要的内容。因为在新网师,一些客套话,一些简单的表情,一些无谓的交流是很少出现在微信群的。对观点的认同,行为的赞赏,只需要在小打卡中点个赞,留言互动。这样的回复既有针对性,又能快速链接到相同尺码的人,也方便他人查阅。微信群一些重要的内容,也不容易被掩盖。大家打开查阅,也不容易分散精力。
新网师人的认真也超乎我的预期。
新网师的很多课程都伴随着啃读经典进行的,就是要大家读一些打底子的书籍。而这些书籍很多又特别难啃。所以批注和反复阅读就成了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平时阅读是浏览式的。但在新网师,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在新网师的阅读,不只是逐字阅读,不是普通的精读,而是细致的,反复的啃读。
我对自己喜欢的书籍,觉得不错的书籍,精读起来算是很细致了。但跟其他学员一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比如我们教育学经典解读课程,第1次作业是完成《教育的目的》前三章的批注。作业要求是每章批注不少于1000字,三章不少于3000字。我结合一些教育事例,写下自己的感悟,三章批注6000多字。作业提交后,可以阅读他人的作业。我发现有的老师真的非常非常的用心,不但有随文的批注,每一章还有小结,最后还有总评。有的老师还有二次阅读,三次批注。三章的批注和点评居然达到三四万字之多。批注的内容每一章都可以当成一篇论文。从数量到质量,真的令我佩服。
这样反复的切磋琢磨只是学习的第一步,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才是更深一层次的学习。教育学经典解读第二次作业内容出来了:
请用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节奏论设计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在备课过程中既要体现怀特海教育节奏,又要体现学科特点。最好有自己的点评。
这是用作业引导学员怎么学习。每一个课程的设计,每一个作业的发布,每一份作业的提交,都可见新网师人的用心。
与这样的优秀者同行,在这样的场域中行进。你会更有方向感,更有针对性。
在开学典礼中,朱永新老师期望每位学员"做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李镇西老师则送给大家一句话:“我和他们不一样!”
听了三位老师的教诲与期望,听到各位讲师、义工、学员的心声,作为一名新网师学员,我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怎么做?
活动结束后,我又思考了一个问题,在这不惑之年,还如此用心地参与学习,我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一句话冒了出来——"让自己有享受悠闲的资本和心态"。
因为不想往后的每一天教育生活都像同一天,不想一上讲台就能看见自己退休的样子,我努力地学习。为了让你自己不要被忙碌的工作所绑架,我更要学习。
通过学习,更高效地解决问题。通过学习,强大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让自己有能力做想做的事。
忙碌的生活有序了,会给人以充实感。如果还能忙里偷闲,偶尔发呆,享受悠闲的时候没有空虚感,没有顾虑,那人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