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时能手捧一本投缘的书,就似遇到老友一样,邀约小酌一杯,无限畅怀。美好的文字和佳酿一样,过后都能让人回味无穷。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这本书是蔡颖卿和洪兰老师通过对话的方式,梳理了27个家长和老师较为关注的教育问题。本书通篇没有大道理,只是把教养孩子的场景深入了生活点滴。
我读完后三分感动,七分信服。因为用理论教养孩子不是人人可行,只有生活中父母言行才能真正如春风化细雨般塑造着孩子。显然,这对父母要求很高,我们和孩子从来都是一起成长和相互成就的。
读完本书,我有几点触发。
01 手足之间没有绝对公平
我有个女学生,家里有个弟弟,家庭条件算得上富裕。她该有的,弟弟肯定不缺;弟弟有的,同样也少不了她的。这家父母的做法明明不偏不倚,但姐弟俩却时常算计。
“公平在乎的是实质的平等,不是物资上的假象。”读到这时,我内心颤动。
每每看到身边的亲人,为了分割家财而分道扬镳,内心一阵痛。
之前,我不愿再给女儿添个弟弟,就是怕他们长大后也会如此。
直到《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这本书后,再看我妈和大姨之间的感情,我觉得两位老师分析得挺对。
父母不能用物质分化孩子之间的感情。本来两个人可以共食一块饼干,共看一本书感觉挺好,但是父母为了体现自己的绝对公平,非要重新再去分配。
这样孩子就对于公平会有不正确的认识,就是你有我非得要有。那么长大后,儿女自然会为了家财争得你死我活。
我妈和大姨从小就像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很多家庭资源都是共用的。姐妹俩也会争抢,会产生矛盾,但也因此学会了合理分配,照顾彼此。
现如今,她俩都是快六十的人了,感情还是好的不得了,两家走动很勤,我们小辈的关系也很融洽。
我也有了两个小孩,从前的我也觉得该做个很公平的妈妈,给姐弟俩的物质需求要公平,但是现在我得改变这个观念了。
02 教育不是为了管理方便
身为人母,亦为人师,时常面临在家娃儿调皮捣蛋,在校学生不服管教,真真头疼。
想让他们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也不是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的。
在家,孩子熊孩子撒泼打滚,恐吓他们,就可能暂时收服了。在校,学生吵闹扣了纪律分数,有效的方式可以是安插你的小密探,让他们私下记录名字给你。更绝一点,就是实行连坐制,只要一个人犯错,全班受罚。
但是,这些方法都只是暂时有效,方便管理,却不人道。
很庆幸读了这本书,遇到了两位老师。曾经,面对育儿和教育过程中的不顺,我也偷懒用过些管理方便的方法,比如用欺骗孩子换一时的安宁时光,所幸的是,我并未采用“惨无人道”的连坐制。
教育本就不容易,孩子哪会事事顺你意,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寻求正确的方法来教养。
我很喜欢蔡颖卿老师的一点就是,她从不把孩子看作是弱小的个体,她给予他们的是平等的对待和尊重。即便是孩子,也要一人做事一人当。
书中的观点是,孩子是能接受惩罚的,前提是让他们了解这背后的原因,这样就不会成为粗糙的处罚。
读完此书,时刻谨记:教育莫贪急功近利。
03 美育来自生活
我们总是把审美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培养艺术才能,或把时间花在逛美术馆,听音乐会上。殊不知美育脱离日常生活,就似搭在空中楼阁。
蔡颖卿老师在台湾开餐厅,所以特别重视餐桌文化。
“对吃相的讲究、对食物的爱惜,也是生活中的美感教育。”对此,我深感惭愧。
从小到大,妈妈总是跟我说,吃饭的时候要手端碗,咀嚼的时候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也不要盯着一盘喜欢的菜吃。
等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却从没有认真教导她。女儿五周岁多了,经常会浪费食物,也会自私地享用独食。
我想,是时候要下一番功夫好好教导她的餐桌礼仪了。
“粗鲁的人,功课再好,在事业上还是走不远,因为上不了台面,见不得人。”如若走到这一步,那是多大的失败。
除了重视餐桌礼仪,个人觉得餐桌布置,餐具选择也很重要。
用不铸钢碗筷盛饭菜,虽经久耐用,却无美感。今年过年,我们把家里形状不一,花纹各异的老旧餐具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批质感上乘的白色骨瓷。每天用清爽美观的碗碟吃饭,心情也是美美的。
这是4月份读完的第一本书,以写促思,希望自己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先成为更好的自己,再成为更好的妈妈!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