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个问题困扰着——我越来越孤独了。
事情是这样的:我本来就是一个爱读书,而且有着上进心的人。但由于家里和自己所接触的外部环境中都没有一个能够真正引导自己的导师,所以虽然有着一颗上进心,却并不明白什么才叫上进,如何才能上进。二十多年来,我自己摸索,终于在大学毕业后的求职过程中发现自己是有潜力的,善于逼迫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才有自己创造未来的可能性。但是我也知道在通向更美好未来的路上,我要明白的应该不仅仅是这一点。那就是说,还有很多我应该懂得的道理,但由于还没有这样的契机让自己去发现这些道理,所以急躁、迷茫。
后来知道了王潇,遇到了趁早,我把潇洒姐视为偶像,因为从她身上一直能获得满满的正能量。特别喜欢2015年年底趁早大Party的主题——为了找到同类,我们造了一个世界。这句话让我窝心不已,满满的暖意,感觉自己的精神有了可以依靠的臂膀。
在趁早大家庭里,我学会了理性,知道了人要自律,要向前进!明白了人生路要自己走,未来可以通过自己去创造......这些东西,都是趁早教给我的。我感谢王潇,也庆幸加入趁早。在这里我能够看到坚持跑马拉松的姑娘小伙子们,看到读书破万卷的大神们,看到即使生活很骨感,精神也追求丰满的斗士们......因为能够知道他们的存在,我无比幸福,有满满的斗志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也在不断成长着,不管是从心态、行为还是观念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在与朋友的谈话中,也能够用积极正面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现在的我,在朋友们眼中,就像是一颗闪闪发亮的小星星,buling~buling~的,散发着正能量的光芒。
然而,在我读书、运动、保持理智、坚持自律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独。是的,在趁早星球上,我有无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在现实社会中,我所处的环境中,却很难发现这样的人。读书越多,就感觉自己的眼界越开阔,人生的格局就越大一点,看事物就更长远些,心态就更平和些......这些都是读书带给我的。但是,现在的社会,爱读书的人好像真的成为稀有生物了,更多的人是去刷微博、刷朋友圈、看网络直播、喝网络鸡汤...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书。在这样大氛围下,感觉自己特别的格格不入,身边的朋友家人每次看到我陷入书中的样子,会担忧地叹气,说“你这样可怎么嫁人啊?”
什么?
我读书跟嫁人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当七大姑八大姨都在热火朝天地聊八卦,聊街坊邻居家的鸡毛蒜皮时,我在读书。
当同事们在办公室聊孩子、聊工资涨了几百块钱时,我在读书。
当闺蜜又在看网络直播、看综艺笑得前仰后合时,我在读书......
可能我真的是一个与大家格格不入的人吧?
是的,我有点宅,我喜欢周末在家里读书,拉小提琴,练字...而不是出去唱K、聚会或去游乐场。我总觉得,书籍带我领略了更多的风景,我能在书里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别人心里的世界,看到过去历史的世界。
所以,在读书过程中我能够收获成长。于是,当大家在餐厅吃饭抱怨服务态度不好时,当同事们讨论A和B又闹不合时,当家人聚在一起聊邻居家的姑娘在和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男生谈恋爱时,我是没有什么话想说的。我觉得,这也没什么可说的,没有意义的谈话,珍贵的人生就在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过去了,我觉得可惜。这样,大家又觉得我格格不入了。
在和上一任男朋友C相处时,我们之间就在人生观这个事情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我觉得人人要读书,趁年轻要给自己充电;然而他每天下班回家吃完饭后喜欢躺在沙发上打游戏,说下班后要“放松”。后来分手以后,同时给介绍了另一个男生T,聊天过程中我发现,他也是一样的不爱读书!
如果说C不理解我的观念和行为是个例的话,那么T的不理解却让我开始怀疑自己了——问题出现在我的身上么?是我太不懂生活,读书太死?是我要求太高,过于理想主义?是我另类,挑剔矫情?
或者,因为读的书还是太少了,所以没能够有通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质疑。
但有一点——我坚持认为,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精神方面的水平层次是不能够降低要求的。我不愿意在人生几十年的时间里,对面的那个人一直都听不懂自己说的话。
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
所以当我读完《解忧杂货店》,没有人能够和我一起惊叹这里面的强大逻辑;
当我看完《自控力》时,没有人可以和我研究其中案例的心理学原因;
当我看完《动物庄园》,没有人和我一起讨论它的讽喻意义......
所以,今天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读书越多,我却越孤单?
还没有找到答案。
这个问题,我还会一直向自己质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