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来到第二章,很有意思,它叫:潜意识——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我叫它:沉睡中的自己。
很多事情冥冥之中就有注定,你有没有发现在做一些精密决定的时候往往潜意识里会给你一些导向。敏感的人甚至可以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不去做,别这样,停下来。
记得前几年精神分裂人格分裂的话题非常的流行,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很多都有此类的题材牵涉到的故事。而所谓的人体内的人格分裂,也就是潜意识里的另一个自己。关键三个字凭感觉。
这里作者并不是让你去投神问药,只是提醒你时刻也要听听自己内心的想法。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是凭感觉临时更换了座位,幸而避免了一场爆炸袭击。另一个案例是说20世纪7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个年轻的助理教授在自动取款机取钱时被抢劫,因为太紧张他没有记住抢劫者的样子而报警无果,但此后助理教授开始莫名的讨厌自己的一个研究生,那个研究生长得胖胖的,头发到肩膀你,喜欢穿破洞裤,而他自己的解释是那个研究生喜欢吃汉堡加洋葱身上臭臭的等等,后来警察抓到了几个嫌疑犯让他去指认,他依然一眼就确定了罪犯那个长得胖胖的头发到肩膀穿的破洞裤的抢劫者。
这些都是潜意识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的案例。而浅意识在我们的大脑中真的是神奇的存在,我记得上初中时做几何有几道题,怎么都想不出来解题的方法,但时间已经很晚了,于是就关灯睡觉,但是半夜里梦中突然有了解题的思路,于是起来开灯继续做题这难道不是我的潜意识在答题吗?
“凭感觉”—察觉潜意识发出的。
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文中的触动来自感性,而提问则来自于理性。感性在前,理性在后,这背后的原理就是通过捕捉潜意识发出的信号进行感知。
上图是对我比较有触动的地方,这里分三个区域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往往我们总喜欢在舒适区游走,因为这个区域对我们来讲是最易掌握,或者是已经掌握的东西。拉伸区就是需要我们跳一跳才能达到的地方,往往大家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都总是在舒适区,所以时常要提醒自己拉伸区跑圈,你才能进步得更快。
另外,作者还主张读书也是这样单纯运用理性,我们通常会在看完整本书后花大量时间梳理作者的框架、思路,以此来表明自己读懂、读透了这本书;如果顺从天性,我们可能就放下书去玩手机了,鉴于此更好的读书方法,或许就是在你读完这本书后,过几天再问一下自己,现在你印象最深的触动点是什么?牢牢抓住这个触动点去关联、去实践就会获得最大的收获,而其他的内容则先方到一边。这也是我自己读书的方法——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不会焦虑。将我们的目标存放在我们的热情和精力的地方。用感知力来代替思考力。
如何捕捉感性
1•“最”字法
2•“总”字法
3•无意识的第一反应
4•梦境
5•身体
6•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