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不幸地被一档电视节目圈粉。
从开始到结束的10期,我一期不落,每期都看。一边看会一边思考,想哪一个是正确答案;一边会由衷地欣赏每一个能够上场的选手,每一个赢得胜利的选手。
上一次是几年前的《一站到底》。
这一次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至于第一季,我不知道也没有看,可能之后会去把她补完。但仅仅是第二季,就已然让我“兴奋所致,满意而归”了。
连续参加两季诗词大会、获得三次擂主的实力女博士陈更,是现场最让我佩服的选手。反应之迅速、积累量之丰富,是多人所不能及。
从小在新加坡长大,喜欢诗词的李宜幸,则把诗歌变成了爱好,把舞台变得妙趣横生。
而今年33岁,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湖南的才子彭敏,诗词储备量惊人,又有多次比赛经验,无不让人瞠目结舌。
然则,其他人的优秀虽千差百异,但在年仅十六岁的高中生武亦姝面前,终是输掉了最后一役。
这个酷爱诗词的00后女孩,用安静冷静却蕴含极大爆发力的强悍表现,在总决赛的舞台上,不管是首轮答题的317分,还是飞花令的精湛对擂,甚至于最后的迅速抢答。
无不是现场最耀眼的一个。
我想,武亦姝用实力证明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悖论——
“女子有才也是德”。
于古代时候那一套“旧时谓女子没有才学,才能做到三从四德”的言论完全截然不同。
反倒是满腹诗文的表达下,她向观众证明了一个新时代“才女”的极高德行:
不在乎结果,只要自己喜欢诗歌就好。
相对于通常人博弈中享受快感,武亦姝更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才华和学问的研究,对诗歌和文化的喜爱。
这些,潜移默化影响了她的道德养成。
于是,她的答题流露着无限的才情。
不急不缓,全程微笑。
不争强好胜,不咄咄逼人。
她的淡定心态和表里如一的道德表相,无不让人钦佩不已。
而对诗歌的理解,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精妙唯美,好像和诗人生活在一个时代。
正如网友在微博上的评论一样:“武亦姝满足了我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当然,她也在细节上流露出一个才女应有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才华和道德的高度统一。
这是对古语的一句反抗,亦或者她张扬了新时代女性对学问的追求。
当我们可以用优秀文化来提高自身修养,为何不呢;当我们可以用才华来平添人格魅力,为何不呢?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一直自我安慰的借口,但更应该明确的是:“知识就是力量”的伟大。
试问,有女当如武亦姝,夫复又何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