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上大学的第一天,父母带着我的四个大箱子,帮我送到大学的寝室里。
明明又待了两天,他们还是要走的。
在校门口送他们等车的时候,我看到我多愁善感的妈妈好像哭了,爸爸安慰着她。
其实那个时候背着他们一次都没有回头的我也有想哭的感觉,不过我什么都没有说,硬梗着没有回头向前走。
这样伤感的画面,好像上了两年学也就出现了这一次。
毕竟,每次到了放假回家,总是在学校小吵,在家大吵,爸爸对我还好点,顶多有点不闻不问。
但是我妈经常表现出两面派的特性,在我没到家之前,嘘寒问暖。在我到家之后,日渐冷淡,还有分分钟要找我吵架的火药味。
毕竟,这个情况极为普遍,也不是单在我一个人的身上出现了。
“我都不知道我爸妈为什么总是对我这么不满意,天气冷我把领子立起来裹住脖子吃饭我妈有意见,吃饭的时候看了一下手机我爸就生气了,放假只想宅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情也会被他们联合起来攻击我这么懒。我实在搞不懂他们在想什么,在家里怎么舒服怎么来不好吗?”那个戴着眼镜的女生在说这段话的时候,还带着生气的表情。
她刚说完,这边一个女生就立马附和上了:“我爸妈也是这个看我不惯,那个看我不顺眼。有一次,我睡到十点半还没起床,我爸就很生气地来敲我的门,我在迷迷糊糊中都能准确地感受到我爸的怒气,果不其然,我起床后他就没给我好脸色看。那是周末啊,又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急着做,睡个懒觉何错之有?”
“唉,我现在还在和我爸冷战中呢。”角落里的那个男生也加进了对话中,“昨晚吃饭的时候,我爸问我工作有着落没有,我就如实说面试了几个都没有结果,回校以后再去面试别的公司。我爸一听就火了,吼道‘就你这吊儿郎当的态度怎么可能找到工作,你看看XXX的女儿,都出来工作两三个月了,你再看看你······’一听这话我也火了,我都多大了还老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我比,烦不烦?饭都没吃完我就订了回学校的高铁票,今天也没和爸妈说一声就走了。”
这段发生在高铁上的对话,集中的表现了我们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发生矛盾的种种场景。在吵架的时候,往往都是含糊而过,不会深究,但是每次说起来,这样的场景似乎屡屡出现。
不知道怎么和父母相处,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从学生到社会人员,甚至有些已经成为父母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大多数人的困惑始于青春期,随着身体、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逐步发展,我们不再对父母唯命是从,反而处处和父母作对,以一种对抗、叛逆、激烈的方式向父母宣告“我们独立了”;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能够稍稍理解父母,但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对抗却没有停止过。因为自始至终,我们都没有停止过那颗想要“独立”的心。
独立绝不意味着要完全脱离父母的掌控,也不等于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划一道沟,而是要以双方都能接收的方式让彼此明白父母子女之间是相互需要、彼此独立的关系。而已经成年的我们,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更应该主动担负起“帮助父母理解我们”“让父母相信我们并放心”的责任。
——摘自《别让高考成为你人生的巅峰:这!就是大学》
但是子女的独立,和父母好好相处,从来就不是一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真正能够成长的我们,一定可以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奇妙的平衡点,不过既然这个困难是实打实大家都有经历的,那也不用在短期的相处不顺中产生抵触、低落的情绪。
退一万步来讲,《请回答1988》里说的那句“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如果有什么让你伤心的,请你原谅我“,不知让多少人想起和自己父母之间互相隔阂不理解的时候。
毕竟,还有明星大侦探里那句:“爸爸也只是第三次当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