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是个20万人口的城市,全市所有的业余合唱团加起来,总人数不到两百人。这样算下来就是说,只有千分之一的人口喜爱唱歌。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因素,比如,这里计算的都是老年合唱团,成员主要是退休人员。那么我们把这个范围再缩小一些,假设退休人口占总数的30%,退休人口按6万算的话,在退休人员中,有1/300的人口喜爱歌唱。
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确实很喜爱歌唱,但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或者家庭的等等其他原因,他不能来现场参加合唱活动。还有些人呢,他也喜爱歌唱,但是不具备歌唱的能力,比如说五音不全呀,或者嗓子不好呀,他也不会来唱歌。这样的话就说又把范围缩小了一些。假设,有歌唱能力并且喜爱歌唱的人里面,有1%的人来参加合唱队。这个比例其实就不算小了。
拿一个老年合唱团来举例吧,其实这个例子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这个老年合唱团,从成立到现在已经九年了,在这九年里面,老师不停地给团员教识谱、教节奏,强调音准。但是,至今也很难解决节奏和音准的问题。甚至把各种五线谱或者简谱的音符符号,用挂图挂出来,每次唱错了就让他们看,他们还是认不下来记不住。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呢?其实这些人,从来就不没有打算学会音乐符号、强化自己节奏音准能力的这种主动性,业余老年合唱团的团员到合唱团来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学习这些音乐符号,或者说他来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要把歌唱得多么准确、唱的多么好,他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来放松来娱乐的,就是来寻找一个团队,大家凑一块儿玩儿,这和那些跳广场舞的老太太的心态其实是一样的。
广场舞老太太们根本没有想,能够练成舞蹈家,她们只是为了玩。虽然她们也会对自己的舞蹈动作有所要求,但是她们绝对不会要求自己达到专业的水准,而且她们也没有那个达到专业水准的能力,从内心里就不会对自己提出那样高的要求。那么从广场舞训练老师的角度上来说,老师那可以在示范的时候,用尽量高的标准去做示范,给她们树立一个比较高的,比较准确的奋斗目标。学员们俩可能会尽量的去接近这个目标,但做老师的不要期望他们能够完美地达到这个目标。同样,在老年合唱团里面,也是一样的思路,指导老师可以尽量地要求他们做得更好一些,但要接受现实,接受现状。他们只要努力了,做到哪一步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