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我一直在学习和探索。但是对于这项坚持了十余年,以及工作后仍然还要继续坚持的终生项目,一直没有停下来思考学习的底层逻辑和规律是什么,自己曾经学习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它们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以及未来如果面临新的学习任务,又如何去面对它?
带着以上问题,最近几天闲余时间,我抽空阅读了芭芭拉·奥克利教授的学习方法领域的著作《学习之道》。这本书的英文名是《A Mind for Numbers:How to Excel at Math and Science Even If You Flunked Algebra》,英文直接翻译过来意思是:数学的智慧——如何在数学和科学上胜出,即使你数学挂科了。
说到这个书名,可以简单总结一下芭芭拉教授的经历。
她是美国奥克兰大学的工程学教授,但是她的本科专业居然是俄语。她从小学到高中,数理学科成绩一直是班上垫底的,但是她一直喜欢历史、社会学、语言学等文科性学科。
后来在军队服役期间,芭芭拉反思到,自己能不能克服数学恐惧症,转向数理领域的学习。于是她反起了一个自我的挑战——决定重新训练自己的大脑。
在转向新领域的第一个学期,她像是一个无头苍蝇,遇到了各种跌跌撞撞。
后来她开始掌握一些小技巧,芭芭拉开始慢慢领悟到如何学习,以及如何适可而止。她认为,如果能够把某些概念和技巧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便拥有了学习的强大的武器。芭芭拉通过摸透底层的学习规律,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学习,于是她最终获得了电气工程学士学位、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的硕士学位、系统工程学的博士学位。
成为系统工程学教授的芭芭拉根据她以上的学习经验,以及结合她的领域知识,总结出了学习的底层规律和方法,让每一位想高效学习的伙伴都能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这本书的内容,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分别是:
第一:大脑运行逻辑
1、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发散模式;
2、两种记忆模式: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3、组块构建
第二:如何克服拖延
1、拖延症的定义及本质
2、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工具
第三:如何高效学习
1、如何学习
2、如何考试
3、10个好的学习方法、10个坏的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
大脑运行逻辑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它是在心理学、神经科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人体大脑思考的存在的本质规律,即我们存在专注和发散两种思维模式,高效学习者善于在这两种模式之间进行合理的转换。同时,我们的大脑也存在着两种记忆轨迹,一种是工作记忆,另一种是长时记忆。工作记忆只能记住较少的内容,并且持续时间不长,类似电脑的内存。长时记忆,是我们大脑的硬盘,长期存储着大量的知识内容。组块是信息碎片的有意义化的有序组合,组块知识是我们形成高效记忆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部分
分析和解决了普通人学习的最大障碍——拖延症。拖延症本质上是一种习惯。芭芭拉为我们拆解了习惯的四要素,分别是信号、反应程序、奖励机制、信念。因此解决拖延症也就可以从这四要素下手。举个例子,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容易被智能手机所干扰,手机时不时会有微信、新闻等内容的提醒,而手机就在旁边,你就会时不时想看一下,生怕错过什么。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到手机对你的干扰本质上就是一种信号,是一种外部触发,你就可以想办法改变它对你的干扰和触发,比如将手机关机,以及将手机放到离你远的房间。这样就解决了引起拖延的外部信号。其他要素的分析也是类似,要么想办法改变不好的因素,要么想办法加强激励因素。
第三部分
本书的术的部分,它告诉我们在理解了大脑的运行规律,解决了拖延症之后,真正好何高效地学习。我总结一下,学习可以分为自学、在别人的指导与交流之下的反思性学、以考试为学习这三种。最后芭芭拉也总结了10种好的学习方法、10种不好的学习方法。
最后,也分享一下我的学习过程的方法,我将它命名为《便签笔记悬挂式记忆法》。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每读完一到两章,便会用便签总结出刚读过的核心内容,然后用便签的方法,将内容写下来,然后贴到大白纸上。贴完一两个便签,我会休息5分钟,同时回忆前面的内容,以及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大白纸是悬挂在墙上的,我随时经过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并进行快速的回想,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记忆力。
经过创造和实践这种全新的阅读学习方法,也算是读了芭芭拉《学习之道》的最大收获吧。当然书里的很多记忆方法,也是很精典的,比如“世记比肩,创编斜体”,意思是8种好的记忆方法,分别是视觉图像法、记忆宫殿法、比喻法、间隔重复法、创建意群、编故事、写和说、体育锻炼。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收获,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近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