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33 Out of the darkness
昨天的任务完成花了3个半番茄。抄写1个,查词1个,朗读1个半。
在听音模仿阶段,我刻意让自己把句子听完整再模仿,如果句子太长,就把句子的成分划分出来再模仿。先搞定发音,然后直到把这句话完整地且没有阻碍地复述出来,我再搞下一句。就像通关打boss一样。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发现最后自己朗读时,用时比较长地方,比较容易卡壳的地方,就是自己断句非常多之处。
通篇模仿下来花了1个番茄,第一遍的模仿朗读,时长就跟音频相同。然而,我的脑子里第一反应并不是欣喜,而是怀疑,有这么简单吗?哪一次录音不是反复调整五次以上,才能通过?
于是,我又搞了第二遍,看到了第二遍的时长,1分14秒,我的心才放下来。这才对啊,一次就达成目标是很害人的。因为把事情做成本来就是一个调整错误的过程。
从前几次,我都是读得慢,现在则是快。一下子快了6秒,说明我的某一个音没有咬准。于是,我又听了一遍音频,再次读的时候,把the的发音咬准了。第三次读的时候还是快了2秒钟。又读了第四次,才刚刚好1分20秒。
这次朗读是在麦当劳完成的,八点半的麦当劳人座无虚席,相比较家里吵很多。但是这个氛围很适合我,英文朗读也没有带来异样的眼神,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我。就连旁边的两个小姐姐,也都是自顾自地吃汉堡玩手机,不屑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上一篇课文是一个推理故事,这篇课文则很激励人。
雷雨交加的夜晚,女孩子的船被礁石撞翻了,她奋力在海上游了一晚上。精疲力竭时,海岸上的一点灯光给了她希望。她挣扎着游向有光的地方。我判断此时她已经没有了意识,身体仅凭着大脑发出最后的指令,朝着灯光挣扎前行。
这两次的课文本身都吸引了我的注意,就像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原则一样,学英语也具有同样的性质。
“正如没有不能进行英语学习的阅读材料一样,也没有能脱离阅读材料的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