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一种能力,就是把自己因为错误偏见而形成的观点,解释得冠冕堂皇,自我合理化。“很多时候,我们在重组自己的偏见时,以为是在思考;在重复以往的错误时,以为是在坚持梦想;在消极荒废时,还以为是在放松;在伤害别人自尊时,还以为是直率;在故步自封时,还以为是在坚守;在随便放弃时,还以为是在选择;在不思进取时,还以为是低调。”
但是人工智能用概率来思考问题,切断了过去的经验,每一步决策都是独立的。在这一点上,那些强大的人,也就是有富人思维的人,和人工智能很像:
第一,科学承认自己是无知的,而不会说老祖宗、先知已经告诉了我们全部真理。科学追求的是可证伪性,愿意、甚至追求被别人证明说“我错了”。
第二,科学实事求是,只看逻辑、证据,不在意观点提出者的背景和尊卑。你就是大师,你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你就是过去一贯正确,那又怎样?现在错了也是错了。
乔布斯有一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所谓保持饥饿,就是保持对世界探索的热情。而保持愚蠢,就是不断放空自己回到原点,放弃一切经验和存量,像个傻子一样,只在这一点上思考。
曾国藩也说过话,“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说的是一个意思,曾国藩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乔布斯。不让过去的经验影响现在,也不让未来的妄念影响当下,只纯粹地关注当下的目标。
做到这个很难吗?很难,因为它和我们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直觉和本能正好相反。牛人之所以牛,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和直觉、本能相对抗。
叔本华说:“阻碍人们发现真理的障碍,并非是事物的虚幻假象,也不是推理能力的缺陷,而是人们此前积累的偏见。”马克•吐温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真相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
原来,“沉没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不计入成本的,但恰恰在心理学上这个成本经常会被放大,造成了各种犹豫、纠结和功败垂成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