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觉欠了很多文字债,“给《竹乡文学》读者、尤其是作者一个交代”就是其中一项。
1
《竹乡文学》第113期出来了,大家可能都没有注意到,“小说版”和“散文版”的编辑名字已经由“伊晴”换成了“朱敏”。
编辑换了,因为都还不知道,所以,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向我投稿。看来,新编辑上任,我这个老编辑应该说几句,有个仪式比较好。
2
一眨眼,《竹乡文学》十周岁多了,在编辑岗位上,我也坚持了整整十个年头。我不是一个勇于坚持的人,很多事情都会半途而废,能够走过十年,说好听是责任感,不好听,是因为惯性,因为是个任务。
十年,112期,我不敢说自己有功劳,即使有,也只是苦劳, 而留下的缺憾却很多。
3
一份刊物,靠得是作者和读者。
《竹乡文学》一个月一期,一期四个版面,我负责两个版,不多,很珍贵。我的着眼点是本地读者和本地作者,因为是县报,因为平台不多,因为写作不容易。能够潜心侍弄文字的人,心里都有一团火,我不忍心让它一直只是冒烟,哪怕燃烧一点点。
十年编辑生涯,有的,只是感激。
在本地作者中,有好些类型,投稿的,除了一些陌生名字,会有一批固定的作者群。他们当中,有的文字功底好,发稿渠道多,偶尔给这张小报纸投个稿,算是对家乡的支持了,对这类作者自然是心怀感激;有的既写得好,也喜欢投,频率高了,版面不够排,感激之余,多了份抱歉;有的喜欢写自媒体,但不爱投稿,不在乎发不发表。缺稿子的时候,便登门讨要,倒也大方,皆大欢喜。
还有一类,写作热情都特别高,投了稿就三天两头问什么时候发表?他们也是协会的一池活水,对他们也是心怀感激的。只是文章质量不稳定,有的还不错,有的却不忍卒读,要想看得过去,就需要大动干戈地修改。这一改,不仅多花了时间和精力,也改出了“依赖”。再投稿,会加上一句:“麻烦改下”。这里,我必须声明:编辑是不该改稿的,我这么做是错的。不能让新编辑为我的错误买单。
还有一个抱歉是对外地作者的,当然,那些声明“无稿费不发”的作者例外。我总想着,如今的杂志报纸满天飞,好文章多了去了。作为县报,我觉得重要的是让家乡人看到的这张报纸,名字是大家熟悉的,事情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所以,对外地作者的来稿真的用得极少。
我不知道自己这样的选稿宗旨对不对。但有一年“酱香老范”评价《竹乡文学》说是“充满了乡土气息”,这算是一种肯定吗?
4
还有一个抱歉是留在报纸上的“错”,如果这是项有报酬的工作,我估计自己被扣奖金的机会会很多。校对真的是件苦差事,那是一种“看到要吐”的感觉。即使这样,仍然免不了要出错。有位年逾八十的老先生唐鑫主动提出要帮我校对,但因为年纪大了,而且送样稿也不方便,对了两期后就不再麻烦他了。后来,变成和朱敏两个人校对,就好多了。
5
这几天走在街上,看到街道两旁和树荫下一堆堆的雪垃圾,很是感慨:即使是在人们期盼和欢呼中盛装而来的冬雪,走得不及时,也会成为一堆堆带给人们困扰的垃圾。感慨之余,就会想,这编辑工作,是不是移交得太迟了?
十年的时间不算短,有辛苦,有收获,有缺憾。辛苦和收获是自己的,对我来说,过程就是幸福。抱歉的是,把缺憾留给了大家,留给了新人。
好在未来的路还很长,有的是时间设计方向,铺排精彩。《竹乡文学》,祝你一年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