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和朋友无意中聊到“根”的话题,朋友和我说过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游牧民族没有自己的根,这不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吗?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而他们却在不断流浪,一个没有根的民族,一生都在奔波。”那么对他们来说,究竟什么是根?这传承下来的游牧文化究竟是他们向往的,还是多年来无法改变的文明?现在的他们会不会有朝一日想要停下,停留在他们心中的向往之地呢?
最近播出的纪录片《百姓的味道》,里面的主人公是国民演员谢霆锋和藏族小伙丁真,里面有一幕戳中大众心弦——谢霆锋和丁真说:“你羡慕那群鸟吗?你看他们多自由。”丁真说:“我不羡慕,因为我也很自由。”他略微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的眼神清澈明亮,宛若是一湾清泉,不由自主地幻想到他的眼睛里飞过几只鸟,还有一抹烈阳。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懂得了他们游牧民族的信仰,那是一种向上生长的生命力,那是一种愿与天地为伍的坚持。他们的根是这片天地,是这个广袤无际的世界,他们可以选择他们想要去的地方,任由他们的身心去追逐高山的一抹红艳,或者俯瞰一片平淡无奇的青绿圣地。
“自由”这个词,究竟代表的是什么?这依旧是一个太广泛的问题,就像你问我,什么是成功一样?今天看了一个关于“自由”的视频,视频里有一个观点实在令我大叹真切——“如今生长在现代城市中的一代,我们也好似处在城市游牧的时代,但其实不是,我们其实是深处在流动的年代,我们轻易从一个城市流浪到另一个城市去打拼,这种流浪的生命的状态,不是真正的游牧,而是‘悬浮’着的,不是扎根于大地上的。”
在城市的快节奏进程下,社会上不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标签,众多人被迫搭上社会潜规则的列车,一边盲目追求大众强调的财富自由或者在某一个领域的成功,大家在白天的工作生活中看着大量的文件、对着那个不断亮着的电脑,在一切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这趟列车几分钟就会有人下车,又会有新的人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个体,当这种压抑侵入大家的心智时,就开始出现想要追求“诗和远方”的向往自由人士。
于是乡村文明、世外桃源渐渐成为大家逃离城市生活的选择,在这些养育身心的地方卸下自己的焦虑,把自己置身在这片鸟语花香之地,陶醉着,财富自由好似渐渐被理解为“自由”的定义,不少拼命挣钱以期待未来有更闲暇的时间去环游世界、去踏入新的世界;也有很多千禧年、“Z时代”的年轻人,不甘平凡,预想标新立异,成就自己独特的标签,我看到了好多留着长发、背着吉他的民谣少年,为了寻找自由,踏着脚步去流浪。而就是这股大家都对远方有所追求的时代,出现了许多能够纵情山水、颐养性情的、被贴上标签的旧生态城市,大家口中相传的“小夏威夷”的三亚后海村,云南古老的大理、丽江等地方,就逐渐成为了大家追求“远方”的标志。
那么,这些行万里路的人,究竟在追求什么样的自由?
今天看了这个视频的科普,才知道为何中华骨肉为何内心总会有追求远方的信念和理想,在千百年前,我们的祖祖辈辈可能就是游牧民族的一员,他们对于大地的探索,在漫长的岁月里寻找着宜居的地方,路上的野花、高山的瀑布、俊峰的傲立······是祖辈见过的风景,而随着时代境迁,农耕文明到来,这些游牧着的民族也愿意停留在这片乐土中,勤勤恳恳地开垦出自己的家园文明,纵使停留下来,但那些向往远方的诗歌的情怀,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文明,它深深地融入在我们的血脉中。
朋友圈里晒着机票、在美好的海岛度假真的就是自由吗?我的朋友也有很热衷于旅行的,他们喜欢在不同的城市中探索,在新的地标里目睹未知的村落和生态,于是我问他们,他们还有什么渴求的吗?他们的回答不少也是关于金钱,有了金钱就有了到处游玩的底气,钱是枷锁,是封锁他们举足前进的拉力。连这些对生活这么积极、这么渴望探索的人儿都难以放下物欲,又何况是那些渴望拥有更多的商人、艰苦奋斗的打工人呢?
丁真是自由的吗?是吧,从他没有犹豫的回答看出,他就是那个拥有自由的人了,他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就是没有什么枷锁的人,那是游牧民族的血性文明啊,他们愿意探求那未知的高山,在星辰点点的浩瀚夜空里与天地共眠,睡醒了就去寻找那些天然的泉水,他们知道他们的自由是什么,那就是拥有自己的自由了。
而对于现代文明的我们,能够自主选择何时、何地在某个村林里短暂地栖息着感受自然的世界,变成大多数人自己定义的“自由”,这是无可厚非的,努力上进终归是优秀的,这本就是美好的品质;依旧是那句话,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只是可能关于“自由”的这个话题,越纵向思考,越进入超我状态,更甚是会发展到脱离社会的状态,所以,有时候,简单思考一下我所想要的自由,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不想用“深刻”来要求自己,因为我发现越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自己就恍惚得越彻底,我之前坚持的还有意义吗?所以,好好睡吧,依旧想要努力,精神世界的追求终归有很长的路要走,今晚就先睡吧,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