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把薇安写的《迭代:让情商和见识成为你最大的武器》看完,主要内容职场,个人成长
在社会上,看清趋势,顺势而为。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核心竞争力是学习能力,因为信息更新快。
以下是摘录,希望对你也有用吧:
我很喜欢“迭代”这个词,这是我在工作中常用到的方法。迭代就是,当我们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通过反复做,不断总结和思考,从而找到更好的方法,实现一次比一次更优化。我从不满足现状,我一直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渴望进步,拥有归零心态,才能不断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才有机会发现人生的无限潜能。
关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请记住“721定律”。
有人统计过,掌握一门技巧,70%来自行动中的领悟,20%来自在做的过程中,别人对你的指导,剩余10%来自课堂或者书本。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杰克·韦尔奇的经典名言:“在你成为领导以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之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
领导力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也许有人天生就会做领导,知道如何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但多数人都是后天成长起来的。从单打独斗到带领团队前进,这个转变对很多人来说,都具有挑战性。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所有事都亲力亲为。你要完成更高难度的任务,就不能再仅仅指望自己一味蛮干,而是要善于调配资源,懂得团队合作。
很多明星员工成为管理者之后最大的失误,就是没能完成从“做事”到“带人”的角色转变。
不懂得知人善用,就不知道如何管理下属,也无法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当下属工作效率和质量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很多人就失去了耐心:算了,还不如我自己来!于是,自己把团队成员的活儿都领了过来自己做。
为什么怕老?无非是怕失去竞争力,怕不再有人喜欢。但是,年龄变大真的是衰老,失去竞争力的标志吗?
你一定看过这样的新闻:83岁的学霸奶奶李璐应聘阿里巴巴40万年薪的工作,从30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产品体验师。
你也许对这句话不陌生,“我已经36岁了,青春全都献给了收费站,除了收费啥都不会,也学不会什么,以后怎么活?”这位从事了多年收费工作的大姐,随着收费站被拆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
那么,83岁和36岁,到底是谁真正老了?到底是谁失去竞争力了?
真正让我们变老的,不是年龄增长,而是心态老化。“老化”比“老”要来得更凶猛,更残忍。
一个人真正老了的标志是什么呢?
1.不再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和兴趣
2.停止了自我成长
3.批评年轻人
毛姆说过:“年长者最大的修养就在于,控制住批评年轻人的欲望。”
马云说过,很多人一生输就输在,对新生事物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我们应该去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关注可控的事),缩小关注圈(减少对不可控事物的关注)。做好自己可控的事,把对外界产生的焦虑,转移到自身的成长上来。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积极主动的人,从而最终带来更好的结果。
我们不是通过节省时间来做我们想做的事。而是先确定我们想做的事,然后将时间投入在那里。
多年前看过关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一个视频,讲到要事第一原则时,史蒂芬·柯维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将小石头先放进一个瓶子里,当小石头放满的时候,大石头想放也放不进去了。
但是反过来,当他将大石头先放进去,再将同等数量的小石头放进去,这样就都装下了。
大石头比喻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小石头则代表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当你的时间全部被琐碎的小事或者休闲娱乐占据后,那些重要的事就没有时间做了。你的人生会变得效率低下。
所以,只有把时间放在有价值的事上,我们才能高效地过这一生。当你完成了重要的事,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去做那些次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