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为它着迷

茶,作为国人最传统、最广泛的饮品,在历史上留下了太多的传说和佳话,其中就有这样一封家书常常被后人提及。


话说西晋时期,北方汉子、“闻鸡起舞”的大将刘琨,一日在给侄子的信中写到:“吾体中溃闷,恒假真茶,汝可致之。”大意是:“我最近心烦气闷,你给我寄些好茶来,给我消解消解吧。”


可见到西晋时,茶从巴蜀之地传到北方后,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口味,还被当做了一剂精神的良药。只是,在唐朝煎茶以前,茶都是用来吃的,虽然苦涩难当,但在茶汤里加些调料后,古人照样甘之若饴。


时代不断地进步,茶事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及至宋朝,茶的地位随着国力的鼎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仅是日常品饮,更具有了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举国上下,都把品茶、斗茶看做人生的一大享受。


这样的背景,催生出了与《茶经》相媲美的另一茶学专著《大观茶论》。作者赵佶,这位书画双绝的宋朝皇帝,在《大观茶论》中以清晰的脉络、精雅的笔触,对宋代茶叶的产地种植、制作品鉴、选水择器、点茶斗茶都做了精微的描述。


尤其对宋人首创的点茶斗茶,这项把中国茶艺推向巅峰的“综艺节目”,《大观茶论》给了足够的笔墨。只可惜,文言文的表达成了许多人阅读此书的拦路虎。不过幸运的是,《大观茶论  寻茶问道》这本书的出版,为爱茶人士扫清了阅读障碍。

作者王建荣,这位中国茶叶博物馆原馆长、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师从茶学家、学茶三十年,有着丰富的茶学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所以,在他笔下,《大观茶论  寻茶问道》晓古通今,不但精准释译了宋徽宗的原著,同时记录了一个现代茶人对茶学、茶事更广阔的认知和实践,当真当得起“大有可观”的名头。



                因为懂得,所以珍重

最近的热播剧《梦华录》,一经上映就受到观众的追捧。其中的亮点之一,就是宋朝茶艺的再现。作为宋人风雅生活的典型代表,点茶斗茶的场面,给全剧增色不少。


剧中,女主角赵盼儿从钱塘到东京,为了生存,在东京干起老本行,开了一家叫“半遮面”的茶馆。茶馆经营得风生水起,引来一众同行的嫉恨,想借着斗茶之名,把她赶出茶馆行当。


赵盼儿爽快接受了清茗坊胡掌柜的挑战,双方亮明了各自选的茶。胡掌柜用的是明前贡茶:北苑鲜春,而赵盼儿用的则是雨前的径山茶。

《梦华录》的剧照

这北苑鲜春在《大观茶论  寻茶问道》里确实是有名的贡茶,产自福建建安。福建作为中国历代主要贡茶的原产地,其气候、土壤和茶树品种,都有得天独道的优势。


加之又是清明前采摘,此茶就更鲜嫩、珍贵了。虽然,宋徽宗主张,春茶的采择最好在惊蛰时节完成,所谓:“茶工作于惊蛰”,但对大多数茶客来说,这已是茶之上品了。


而赵盼儿的雨前径山茶,其实在书中也有补充记载,它产于浙江余杭,是唐代而非宋朝的名茶;加之,采摘时间在谷雨前,晚于清明,所以略逊北苑鲜春一筹。

其实,在唐宋两朝,茶叶是以饼茶的形式出现的。以我们今天的眼光,做成饼茶的一般是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后期还会再转化的普洱茶、黑茶和白茶。而唐宋的饼茶却只有一种:蒸青绿茶。


只是宋代的饼茶在制作上,比唐朝更加精细、复杂:总共有八道工艺,其中最要紧的就是蒸芽和压黄。蒸芽是把拣好、洗净的茶芽,摊放在蒸笼里蒸;压黄则是把蒸好的茶芽放凉后,包裹进干净的布里团揉,然后再放入榨床中榨干水分。


宋徽宗认为:“茶之美恶,尤系于蒸芽、压黄之得失。”蒸芽以刚蒸熟并散发香气为好,压黄则以茶汁榨干就马上收手为宜,蒸得过生或过熟、压得不尽或过干,都会影响茶叶的色、香、味。



宋代制茶的部分工艺

当然,宋朝的制茶工艺再复杂,与我们现在比,那也是小巫见大巫。王建荣先生告诉我们,如今,茶叶早就发展出六大茶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和黑茶。每一茶类又有各自不同的加工工艺,唐宋的茶饼,不过是绿茶中的一种:蒸青绿茶。


只是与现在标准化、机械化的加工工艺相比,宋朝纯手工打造的茶饼,在技术上更不易把握。


所以,当胡掌柜拿出北苑鲜春时,众人都觉得是个宝贝,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一款好茶的诞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相互成全,爱茶的人都懂得,所以格外珍重。

                碾做绿尘,水里香魂

话说胡掌柜和赵盼儿拿出的茶,是从饼茶上捣下的小碎块,在火上烤过后,还须得放入各自的茶碾(又称黄金碾)中,将它们研成茶末。


在《大观茶论》中,和这茶碾功效相同的,还有茶研和茶磨,它们可单独、也可合并使用。好的茶碾讲究的是:碾槽要深而陡峭、碾轮要薄而锋利、手法要快而有力,这样茶叶才不易从槽中溅出,并保持茶色不被污染。


碾出的茶末还不能直接点茶,须得用上乘的鹅溪绢制成的茶罗反复细筛,直到筛出很细的粉末为止。这粉末,有个好听的名字:绿尘,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的“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茶碾与茶罗

有了绿尘,就该点茶的水登场了。胡掌柜用的是天台山的禅泉,赵盼儿用的则是雨水。山泉水为历代茶人所推崇,赵盼儿在这上面又落了下风。


茶人钟情于山泉水,自有他们的道理,因为它满足了优质水的条件:清、轻、甘、洁。当年宋徽宗提出的这四个标准,也一直沿用至今:水质清澈洁净是第一位的;密度低、比重小的软水,入口细滑柔顺;回甘的水泡茶,更能提升茶叶的风味。


古人没有现代的检测设备,但他们凭着感官和经验,自然有一套方法可以检验。当然,山泉水不是人人可得,井水、江水、无根水(雨、雪、露水)只要储养得当,也一样不错。


比如古代的雨雪之水,因为少了污染,经过适当的陈放,也能成就好茶。《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在栊翠庵,妙玉给贾母等人泡茶用的,就是“旧年蠲的雨水”。虽然比不上她和黛玉、宝钗等喝“体己茶”时,用的“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但贾母何等尊贵的身份,竟也喝得,可见这雨水也是极好的。

赵盼儿用陈年雨水点茶,也不算行差踏错了。只是,除了水质,点茶时,对水的温度也有极高的要求:只有烧到刚好三沸的水,才能点出好茶。


难就难在如何知道水至三沸?宋代煮水用的是汤瓶,煮水的人无法凭肉眼辨别,只能采用“声辨法”,借助声音来判断沸腾的情况,难怪宋代的茶人们都认为“候汤最难”。


走到这一步,才算做完了点茶的准备工作。如此繁复的工序,实在耗时耗力,怪不得到了明朝就废止不用了。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宋朝除了终末期,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百姓安居乐业,金钱和时间都比较富足,才有闲情逸致追求这般极致的茶艺。

                    斗色斗浮斗百戏

诸事已备,赵盼儿与胡掌柜开始点茶,他们比的是汤色、水痕(咬盏)、茶味,也就是斗色斗浮斗味。


点茶时,先把茶末放入茶盏,用沸水调成粘糊的胶状,再注入沸水,用茶筅来回击拂,完成七次注水后,点茶结束。


其间,这注水的多寡和手法、击拂的力道和方向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直接关乎到色、浮的好坏,一点马虎不得。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有非常详实的记录。


可以说,《大观茶论》中最精彩的部分就在这七汤点茶法了,它的流行,创造了茶文化的又一个新高度。


其实,斗色、斗浮是宋后期斗茶的焦点,宋前期斗茶,则重在“香”和“味”。不论较量的是汤色、沫饽还是滋味,《大观茶论》中,宋徽宗都给出了评判标准。

“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点茶时,汤色以纯白最美;“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茶面的沫饽,要厚实汹涌,紧咬茶盏,久聚不散。咬盏的时间越长、越晚出现水痕,就越佳;茶味要以香、甘、滑、厚为最好。


点茶法成熟后,又发展出一门新的茶艺--茶百戏。它能让茶汤的汤纹水脉幻化出各式图案,很是奇妙,就好似在水上作画,所以又名水丹青。


话说,赵盼儿和胡掌柜经过三轮较量,结果赵盼儿以浮、味获胜,让我们在电视剧里见识到了点茶斗茶的玄妙与乐趣。


点茶斗茶的技艺,在明代“废团改散”后就销声匿迹了,它如昙花一般,只绚烂了一个朝代。不过关于茶叶,国人一直都不乏创举。


从隋唐之前的吃茶、唐代的煮茶、宋代的点茶,变化到元明至今的泡茶;从单一的蒸青绿茶发展到六大茶类;色、香、味、形,也一直在突破、丰富,今后还会一直继续。

【清】姚文翰仿  《茗园赌市图》

                          写在最后

在《大观茶论 寻茶问道》,王建荣先生不止注释了《大观茶论》原文,还大量引用唐朝陆羽的《茶经》、宋代蔡襄的《茶录》和明朝许次纾的《茶疏》等茶书,以做旁证和补充。


全书的内容丰富、庞博,除了古人论茶的经典,更有作者对现代茶叶的系统性介绍,完整地展现了中国茶叶,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


同时,书中频出的茶诗、画作,再现了茶文化的丰富璀璨,也展现了历代文人的茶情茶趣,令人赏心悦目。


读完全书,收获颇丰,感慨良多,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

【宋】赵佶  文会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902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037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978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67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63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04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6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36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79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1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34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37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1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52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71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48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