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湿土
四气之时,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之气。
地面上阳热盛满,地面下旧有的阳气亦升上来,
大暑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地面上阳光充足,地面下也阳气蒸腾。
地面上非常之热,地面下非常之寒。
地面上热了,地面下热就少了。
就好像人的身体,表面热了,里面就不热了。
所以夏天注意保护脾胃,不要贪凉饮冷。
热属阳,寒属阴。
此句不用解释。
大气阴多,故称太阴。
这个大气阴多,如何解释?联系上下文:地面的压力渐大,天空之间,金气弥漫,大气的压力,即金气之下降也。
这里感觉大气指的地面以下的气,地面上的阳多,地面下的阴多,所以称为大气阴多。
这个时候,叫做太阴。
资料:张仲景将病人的症状与体征,分为阴阳大两类:
症状主要表现于人体头面、项背、四肢、肌肉、骨骼等躯壳部分,即体表的阳证的集合称为太阳病,阴证的集合称为少阴病;
症状主要表现于人体胃肠道的消化系统,即里部阳证的集合称为阳明病,阴证的集合称为太阴病;
而症状主要表现既非在表也非在里,而是在人体头面孔窍、心胸胁部,即沟通人体里、外的心血管系统的阳证的集合称为少阳病,阴证的集合称为厥阴病。
这个仅作参考。
张景岳谓:“太阳为开,谓阳气发于外,为三阳之表也;阳明为阖,谓阳气蓄于内,为三阳之里也;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太阴为开,居阴分之表也;厥阴为阖,居阴分之里也;少阴主枢,居阴分之中也。开者主出,阖者主入,枢者主出入之间。”
三阴三阳均内合于脏腑,故六经均有其里;三阴三阳又均外连有经脉,故六经亦均有其表。同时,太阳主外,统一身之营卫,为“六经之藩篱”,故六经之表又统于太阳;少阳枢转表里脏腑阴阳之气,为沟通六经表里脏腑之间的通路,“半表半里”,为六经之“枢”。太阴通过口鼻通于外,纳化水谷,外邪入中首当其冲,称“三阴之表”,为六经在里之屏障。
太阴没有明确的定义,搜索了一下定义,也没有太好的解释。以后多思考,多体会吧。
这里感觉就是地面下的阴气很多,所以叫做太阴。对应的是脾经,足太阴脾经。
火在水下则生气,火在水上则生湿。
这个季节,湿气很大,比如地下室,是最潮湿的时候。就是地面上的热多,火在水上所以生湿气。
此时地面上阳热盛满,尚未降入土下。
阳气多了,就需要降到地面以下,与水化合。
寒热相逼,湿气濡滋。
土气在升降之交,故称湿土。
四气之时,正是暑热暑湿旺盛之时,天气闷热,俗称桑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