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璐 宜昌 焦点网络初级七期 原创持续分享第53天
人从出生会经历6个阶段来完成健康人格的发展
出生-2周-1个月-6个月-1年-3-5岁
在婴儿刚出生时,是母子一体化时期,婴儿从母亲产道娩出,能闻到母亲蛋白质的味道,因此来寻找母亲,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很好的融合一体,长大后容易产生精神病。
这也是拉康学派的观点,他对“我”的解释是他我,镜像的我,没有自我。
婴儿2周岁时,比昂心理学派认为,这时是子宫过渡到现实期,2周到1个月之内,母亲扮演着从真实子宫到模拟子宫,也就相当于把母亲当成容器功能,要淡化母亲的主体性、个人兴趣和生活节奏,只有高度敏感的状态,才能适应婴儿的意愿和需求。
如果婴儿不能获得容器功能,就不能很好的成长,会回归母亲,产生不适应焦虑,长大后对环境有不安全感,容易焦虑,生活适应性很差。
模拟子宫的作用是为了让婴儿塑造主观全能感和持续存在感。感到自己的愿望带来了一切,比如当感到饥饿时,乳汁就会分泌出乳液。
什么是全能感呢?婴儿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高自尊水平、有信心、安全感很足。
自尊低的人,觉得自己做事情不能成功,不容易成功,没有自信心。成年后,如果安全感不足的人,倾向于稳定的工作和职业。如果做生意,一定要靠钱来给他安全感。
1个月的婴儿是适应适度刺激的最好时期,耳、鼻、眼、口各种适度刺激,可保留神经元发展。也是培育胎教的最好时期,使长大后的孩子更有天分,也是感觉系统的胎教。
这个时期大脑受到哪里刺激,就会保留哪种刺激,如刺激颜色,就会对颜色的神经元保留下来。没有被刺激的神经元就会自然消失。
克莱因、温妮科特认为婴儿6个月时,是客体关系时期,母亲和婴儿的分离,不能少于6个月,如果这个时期不能很好的分离,孩子会产生对母亲的固着,比如,恋物癖来代表母亲、4、5岁的孩子还在吃手指,吃奶嘴等。成人后,也是造成人格障碍的原因。
这个时期,母亲应做到三件事,喂奶、陪伴、自尊-自恋-自卑,内化母亲来获得身份。
如果这个时期跟母亲关系不融洽,他会到外面找妈妈,比如讨好别人;要么指向自己,成为自恋性人格障碍。
1岁时是孩子自恋期,如果这个时期开始讨好别人,说明没有安全感,长大后会过度顺从。
3-5岁为俄狄浦斯期,是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的现象,即在3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只不过男孩更爱母亲,而排斥和嫉恨父亲。
这个时期的到来也是人格发育正常的时期,如果没有很好经历俄狄浦斯期,成年后会有神经症人格障碍。
所以,每个时期,孩子与母亲的关系都应该很好的培养,每个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断的修复过程,也叫补偿时期。
母亲的重要性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请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孩子创造关系条件,才能有一个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