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几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古诗如何区分平仄的关系?
以前也常有网友留言,询问某些古人诗词中平仄与韵脚的问题,这些基础的知识以前多次写过。今天结合李白的这首诗,具体地分析一下这首诗中的句式。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出自李白一首五言古体诗:《发白马》。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洪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这首诗虽然是古风,但是其中有不少律句。这种有不少律句的古体诗在唐诗中很常见。
一、"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的平仄
这首《发白马》开头的两句都是律句: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熟悉格律诗的朋友一看就知道,第一句是唐律中常见的三仄尾,其中”发“在古韵中是仄声,所以第一句是平平仄仄仄。
三仄尾在唐朝各个时期的格律诗中很常见,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之一。三仄尾几乎被当作正常的律句使用。
例如:潮平两岸阔、云霞出海曙、无论(平声)去与住、庭前有白露.......
在这首诗中,李白很喜欢用三仄尾,除了"将军发白马“以外,还有两句三仄尾:
扬兵猎月窟【窟:入声六月】、萧条万里外。
有意思的是,李白这三句三仄尾的出句,对句都是规规矩矩的律句:中仄仄平平。
旌节渡黄河,转战略朝那,耕作五原多。
从这里可以知道,格律诗中,有两种基本句式是: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另外两种句式是: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格律诗只有这四种基本句式,只是有的句式会有一些变化而已。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二、《发白马》中的古体句式
这首诗夹杂了律句,不过更多的是古体诗句式,其中古体诗的句式主要是下面五种。
1、平平仄平平;
沧溟涌洪波,边峰列嵯峨。
这两句都是:平平仄平平;
2、仄仄平仄仄
一扫清大漠。
这句诗的平仄是格律诗中的拗句:仄仄平仄仄,例如:野火烧不尽。这种句式不能单独出现,必须由对句救拗,如:春风吹又生。
只不过李白这首诗没有救拗,他的对句是:包虎戢金戈,虽然也是律句:平仄仄平平。但是没有帮出句救拗。
所以出句也是古体句式。
3、仄平仄仄仄
武安有振瓦,仄平仄仄仄
这个句很像三仄尾(平平仄仄仄),很多人曾经留言问过这个问题,就是三仄尾的第一个字,可以仄声吗?
答案是”不可以“,清朝的赵执信《声调谱》讲到: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可见,仄平仄仄仄的问题,早就有人研究过了。
4、三平尾
易水无寒歌。倚剑登燕然,仄仄平平平。
三平尾也叫做三平调,即后面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句式正好和三仄尾相反,但是三平调是标准的古体句式。例如王维有一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因为【春】是平声,所以是三平调,这首诗不是律绝句,而是古绝句。
5、仄平仄平平
饮流涸滹沱。
这个句式,在这首诗中只有一句,也是古体句式。假如前两个字颠倒一下,就是中仄仄平平的律句了。
律句只有4个基本句式(另有几个在此基础上的变格和拗句),但是古体句式可谓千变万化了。在格律出现以后,诗人没有律句的概念,句式随心所欲。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总结了13格大类25个小类的古体句式。只不过有的句式用的多,有的用的少而已。
三、李白反对格律吗?
唐朝的孟棨在《 本事诗· 高逸 》中记录了李白关于声律的看法:
其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与!”故陈、李二集律诗殊少。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
李白说,沈约等人崇尚声律,对后人的影响太大,看来复古的大任,还是由我来实现吧。所以陈子昂和李白两个人的律诗少一些。
格律诗从齐梁时候的永明体开始萌芽状态,其代表人物就是沈约等人,从此诗人作诗开始留意四声的协调,有了平仄相对的概念。到了唐朝,诗人们在此基础上完善了格律诗。
不过李白认为这种诗过于拘谨,所以不喜欢作诗”束于声调俳优“。我们见到他的名作大多诗古体诗,如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结束语
李白喜欢作古体诗,但是不要误解李白不做格律诗。其实他的格律诗并不少见,无论近体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都有上乘的作品。
他的七言绝句大多是近体七绝,而且和七绝圣手王昌龄一起,把唐朝七绝的水平推到了文学史的顶峰。
另外,也不要走入作诗必须是格律诗的误区,这完全是不懂诗的误解,优秀的古体诗多了去了。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