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樊登老师的《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第一遍基本没任何收获,感觉书里好多概念太抽象了。又听了第二遍结果还是很是模糊,于是我静下心来再仔细地听了一遍。这本书的作者舒马赫是英国经济学家、思想家,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先知”。这本书是他在去世前五天,在病床上交给女儿的手稿,他告诉女儿“这就是我毕生的追求”。 心智模式又叫心智模型,是指深植我们心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并深受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的局限。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人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图象、印象,是对于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知。舒马赫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唤醒人们心中的潜能,自我意识,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过有觉知的生活。
在书中,舒马赫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点亮了认知地图里的:这个世界有四种存在层次的差别,从无机物,然后到植物、到动物、到人,意识到这一点,就知道我们的心智模式的进化,人和动、植物比起来,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在于人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植物是完全被动的,动物有主动的一面,但这些主动全部来自于“动机”,它自己不会有自我的意志。当然人也有被动的一面,如“我是被逼的,我也没有办法”,这就是被动的一面,当我们可以自己做出选择,我们的认知模式就进化了,可以用意志来解决问题了!
那我们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心智水平?舒马赫先生在书中也给出了四种建议:一是认识自己。反躬自省,学会内观,才能觉醒,完成自己的内心探索之旅。二是认识别人。认识别人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内心,就很难了解别人的内心,就做不到“推己及人”。三是认识他人眼中的我。我们自己了解自己都是从意图出发,别人看待我们都是从行动出发,这样就造成了我们与他人之间理解的鸿沟。要捕捉自己的真实状态。四是认识外部世界。既要使用逻辑和科学,也要保持感性心态。
一个人的世界可以很丰饶,也可以非常贫乏。一个人的存在层次将吸引着一个人的生活,就是这个人更接近于人的这一端,还是更接近于矿物质的那一端,一个人的存在层次将决定一个人生活的状态。
换句话说,想要我们的心智模式得以进化,核心就是要能够让自己意识到如何从被动逐渐走向主动,这样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看待整个问题,乃至整个世界。
书中有一段话,对我启发很大,它是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人生的话题: 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连串不可避免会遇到的,并且必须以某种方式来解决的发散性问题。只靠逻辑和推论的理性很难驾驭它们。这些问题就像一种拉伸器具,用它来培养完整的人。这意味着它们发展的是人超越逻辑的能力。
还有作者在书中举得例子:两个修道士向院士同时请求抽烟,得到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件事告诉我们,我们的内在感官能够看出来区别,外在的眼睛却看不出来。我们用肉眼、用外在的感官来看,我们会觉得这两个人干的是一样的事,但是你用内在的感官来看,这两个人干的是不一样的事:就像一个修道士是吊儿郎当的,在祈祷的时候抽烟;而另一个修道士是虔诚的,在任何时候都在祈祷。
总之这本记录了舒马赫毕生追求的书,无疑是一本让人读完受益匪浅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