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丹麦女孩》开始于一个如同油画般的哥本哈根的小镇上,人们一如往昔般的生活劳作,太阳也一如往昔般的起起落落。在这里,房子是暖色的,树木是安静的,连海水也是波澜不惊的。
艾纳和格尔达夫妇居住在这里,两人都是画家,只不过丈夫艾纳的事业有所进展,而妻子格尔达却总是一筹莫展。一次,由于格尔达的模特缺席,于是她突发奇想地让丈夫艾纳穿上了裙子,扮演画中的女性模特。由此,打开了艾纳的心房,之后艾纳的人生里多了另一个重要的身份——女孩莉莉。
我不知道,这对艾纳,究竟是一场灾难或是一件幸事。我只知道,他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女性,接受了两次手术,不幸在第二次手术后离开了世界,离开了他爱的,与爱他的人。
艾纳.韦格纳是世界上第一个有记录的变性人。
贰
电影里,我特别喜欢“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细腻的出演,他用生动的演技表现出了女性那些难以言喻的羞涩、腼腆、渴望爱、却又害怕伤害的每一个微小表情与眼神。
以致于在观影时,我一度沉浸在他所饰演的莉莉中,甚至怀疑他本就是“她”。
叁
当然,电影中也有让人觉得可惜的地方,那就是导演直到最后才通过一个桥段来告诉大家,艾纳本来小时候就有偏向于女性的倾向,以至于多年未见的朋友第一眼看到莉莉,便猜出那是艾纳。
我浅薄得以为,或许这对于整部电影来说是一个瑕疵,毕竟刚开始有些无法理解为什么那次不经意的换装就触动了艾纳的心弦,以致于改变了他之后的全部人生轨迹。
肆
艾纳与莉莉的艰辛,我有些了解。恍惚间,仿佛看到艾纳站在人群中,他看着人们欢畅交谈,却满脸的尴尬。我猜他一定在想着,该如何是好?此时此刻,我究竟该以何种面目出现,是那个温文尔雅的、讨人喜爱的艾纳?还是那个让人心动不已、却又格格不入的莉莉呢?
而事实是,我们每每为了到了他人的喜爱,便离真正的“我”又远了一步。
我并非刻意不同,可每个人本就生而不同。
伍
不久前,我意外收到了好友的一张树叶卡片,上面写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你最独特,加油。”初看时便不禁露出微笑。
我以为这是好友对我最大的褒奖。
然而,我也知道,“不同”会犹如一块巨大的屏障隔绝了自己与外界之间的距离,它既是富足的,也是孤单的。可世上,总是世事难以周全,只能取心头好的那一部分,再舍弃一部分,不可贪心。
就如同电影里的艾纳那般,经历了重重的矛盾与纠结,放弃了所有,最终选择做那个不同的“莉莉”。
我以前常常在脑中猜测,那些勇敢地去做一些惊世骇俗之事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烈的人,他势必是坚定的、强势的、踌躇满志的、充满激情的。可事实上,艾纳却是内向的人,他是羞涩的、委婉的、安静的、脆弱的,似乎时时会陷落在自己纠结混乱的思绪之中。
就是因为心底那份“不同”, 他饱受煎熬,游移在人群之外,却又倔强的坚持着自己那份短暂的快乐。
可这份“不同”,没有对错,它与生俱来,它无法割舍。
陆
今夜,我走在了回家的路上,经过那家总是播着吵闹音乐的理发店。此刻,它终于安静了下来,大大的落地窗透露着夜晚的寂寥,里面坐着一个女孩,她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寂寞茫然。
而后,我又穿过了一家小店,店面不大,白天因为门口的几辆摇摇车而热闹非凡。里面放的歌曲大都是欢快的童音,孩子轮流排着队去玩。此时,摇摇车却疲惫地闪着彩灯,店主坐在门口的角落里,默默地看着自己的手机,不知看到了什么,一瞬间嘴角向下扯动了一下,那表情——惆怅幽暗。
夜晚,是一个安静休憩的时光,这座城市与人们终于露出了不同的真实表情。
柒
回到电影里,凭心而论《丹麦女孩》这部电影终究是很难去抓住大众的胃口,它是小众的。而我只能通过自己的零星理解,希望能写出一些感同身受的文字。
“不同”或许并不是鉴别我们是否异类的标准,相反它是生命中的一条裂缝。是用胶带封住它,加以掩饰?还是完全撕裂,重生自我?
选择权从来都在我们自己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