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生命的关怀》
走过,就是一世修行;相遇,就是今生缘分。浅浅淡淡,轻轻洒洒却总捻不掉岁月情缘。
阳光素淡的很,但是映射在女贞树上却倒有浓浓的春意了,似乎只有偶尔飘过略带寒意的风儿告诉人们,冬天就在我们身边。透过斑驳的树影斜倚在墙上,醒目却又极容易被忽略的三块大理石板材也变赫然了,
也许,它所记载的是一段继往开来的历史吧,也许就是中国传统中“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样一种悠久的念想。
是的,历史不能遗忘,无论是昨天的历史还是相对于明天的今天,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它也是一段历史,更何况与中国人而言还有一个词语叫做“传承”。
他们的昨天或是手握钢枪伫立在国防线、奔跑在战壕;或是手把钢钎站立在巨石上任铁锤重重敲击、震荡着虎口而后一块块方石被垒成渠道,流经的地方禾苗青葱。或是手拿锄头、肩挑清泉,迎着骄阳冒着严寒将颗颗汗珠摔在地里碎成四瓣滋润泥土…… 他们的过去成为了历史。
看着岁月在他们额头和脸颊上深刻的皱纹,看着他们挪着沉重的双脚蹒跚移动的双腿,看着他们坐在墙角眯起眼睛看着太阳,是的,他们老了。甚至于想,他们的现在莫不就是我们的未来吗。
他们老了。佛讲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与他们而言正在经历第二苦,而其他的六苦或许有或许无不经深谈难得其真。俗讲人生四关:生、老、病、死,他们在经历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经历的第二关——老。国人关于老人大概也有这样四句话: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
于是,一群人来了。他们应该是一个团队或是多个团队的联合,他们秉承了一个信念:共同携手关爱孤寡残联、弱势群体。他们带着面、饺子馅,蛋糕、香蕉……还有一个医疗机构,一个群众艺术团队。
来到厨间,一块块儿面团从和面机中取出来,放置在案板上,三五个人齐上手捻成五角硬币粗细的长条,而后切成两公分长短的面团,捧置到一个长盘子或者碗里端出厨间到餐厅。
那二十多个人就忙活开来了,擀皮的,包饺子的,在欢声笑语中饺子就包好了。看着这一幕我悄声对擀皮的伙伴说,这个倒是真像原先逢年过节的大人口之家的热闹劲儿……
与此同时,院子里也在热闹着。医疗组的已经给老人测量了血压,还有几个大夫在对老人低声交代着什么。
服务组的也已经给老人剪过发。
文艺组的已经将家伙什儿摆好,老人或是坐在椅子上还有个别坐在花坛的沿儿上,静静地看着他们载歌载舞,据说表演的广场舞是《咱们老百姓》,
也许是吧,或许我听错了。但至少我看到那些饱经沧桑的脸上有的已经展开了笑颜……也许对于他们而言这也算是“老有所乐”吧。
“开饭了……”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端出来,盛到碗中,然后传递到了老人的手中。他们坐在餐桌前,慢慢的吃着。又有人端去一盘给需要的添加着,然后端上酸汤……
当忙完一切我搬个小凳子坐在南墙跟儿,左手端几个饺子,咀嚼着,于我而言也算是心随所愿了,因为我不止一次的起过这个念头:在和煦的冬日,穿一件厚厚的棉袄,而后蜷缩在秫秆笼或是墙跟儿,手掂一个茶壶,顺手抿一口也算是安静的活着了。当然或许与人而言酒壶更好,与我而言则是开水即可。因为我也算一个多病之身,今生恐怕与酒无缘了,就如今天,只能是咀嚼着冬日暖阳,神游着肆恣畅想了……
“今天有两位老人生日,请吃过饭的家人给老人摆好凳子并扶老人过来入座。”“家人!”这可不就是一个家嘛。两个寿星佬儿头戴寿星帽坐在中间,其他老人按序就座,
每个人手里端一块蛋糕。家人们团聚周围,拍着巴掌唱着“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调皮的将不小心沾在手上的奶油轻轻抺在别人的脸上,弄一个五花脸倒也惹来哄堂大笑。几个小孩穿梭在人群之中……
“家人,这就是一个家。”我想,这个“家”已经超越了血缘和亲情的纽带,已经成为一种生命、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而陪伴恰恰就是这种延续的最佳注解与诠释!看着穿梭在人群里孩子们,我仿佛又听到一群孩子坐在教室里,手捧书包,大声吟诵着“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随着家人的脚步走出生活区,紫藤树叶子已不见,只有寸巴粗的虬枝顺着水泥杆屈曲盘旋。龙柏倒是对抗着寒冬,树干上凸起一个个瘤儿,
墨绿的叶子似乎倒吐出来几分嫩绿。不经意的回望,圆月门右边挂着一个蓝牌牌儿,上面赫然几个字: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彩。
愿众生平安!愿老人健康!我默愿道,步出敬老院。
丁酉年十月二十八日余随“善缘公益会”至岳村敬老院,有所感,归而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