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号,永澄老师讲的内容结构
1. 先讨论了首段,也就是作者的整体逻辑
2. 再讨论了他们的研究过程,尤其点出了判断和决策两个词
3. 再尝试用主动学习的第四个问题,让参与者关联“判断和决策”;
4. 最后谈了整本书的构建:五部分、三个区别、两件大事。
5. 布置作业和思考
接下去写几点我的感受,当然感受是局限和不完善的,但是要先记录下来才行
你和大牛之间距离几十年的深度有效阅读
早上体验了一下共读。一个序言被永澄老师读出了很多内容和很多收获。
现在大概知道怎么才算读过一本书了,也能想象到那些大牛们为什么会这么有学识。
我和他们差的不只几十本底层原理的书,还差几十年的有效阅读把。
1.他们读过就有效,有效就实用。
有效阅读要能看懂文章内容背后的逻辑和原理,懂得背后的原理就可以调取内容的属性,对属性越清晰,逻辑越强,无论写作架构上还是阅读上都会加快。而属性有哪些呢?可以去批判性思维里找。
有效阅读要能和知识点产生关联,并写入长时工作记忆,固化到认知模式中
检视阅读的方法
看包装、看整体(理出结构和目标)、看细节(从书中间开始找出现比较多的关键词)、下判断(关键词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用什么技术读?)、粗阅读
这个我要建立一个读书卡,这个卡上写好有效读书的方法夹着每天按照这个流程来读书。
2.他们耐心,有智慧选择最值得读的书,并且有耐心花长时间读,这个长时间是以月为基础的。我之前读书,一本书一个星期就好了,并且也只满足于此。只是停留在粗浅表面把,所以这些年真的也算一本书都没有读过。
一次一本书,读到位。
耐心怎么来呢?
不杀书头:不要一开始就用力的一字一句的读。让我很有感触的一一段话:
拼图式的学习发比登山式的学习法更加符合科学原理。先用右脑构成一个浅层知识点框架,再运用左脑进行精细化分析。先有边框,然后再填充。最重要的是开始和入门,并且大脑只能用已知来解释未知,我们的理解是通过记忆匹配来解释新事物的。大脑刚开始存储用于解释这本书的材料并不多,就需要先整体的了解书,知道大概有些什么内容
不陷入细节:阅读是一层一层阅读下去的,每一层都需要检视阅读,每一层都会遇到看不懂不明白的困难。
细节是魔鬼。检视阅读是把输的内容当作整体来读的遇到不懂的在书里画个问号,然后接着往下读就好了。为了进步,必须忍受一定的未知。承认自己不可能全知全晓,有时候有些问题没有答案,有时候即便有了也不见得我们能够搞懂。不接受未知永远存在这个现实,会给自己平添无数的焦虑。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原因根源之一。当
人处于焦虑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况。
另外,焦虑的情绪会让人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但是,在缺乏理智的状态下做出的任何决定和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注意,一定要把它们记下来。这就是易仁永澄的在上面要画个问号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很重要。读书就是提炼出里面核心关键词和相互的关系。并且对内容进行分类,概念及其方法论,道术器分类法。
掌握了足够多的概念后联系起来就成了系统。在读书的时候,并不是每个概念,关键词都立马可以实践,很多个概念联系到一起,可能才能说明一个更重要的概念。后面就直接用关键字代替这个词了,这个时候,这些关键字相互之间的联系就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单个是没用的,联系在一起成为系统才可能用于实践当中。
练熟检视阅读这个高频小套路。
什么是高频小套路?高频小套路即“学习一项新技能所需要的那些最基本,最常用的动作。” 比如做菜,无论做什么菜,我们都需要进行切菜。那切菜就是学会做菜的高频小套路。为什么不直接说是小套路,而是要加高频?因为这个套路只有使用的很频繁才算是值得花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掌握的。
练熟之后赶快补充“事实型”知识。
践行之后再学习一些知识时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个时候补充知识,也是为了之后更好的践行。接着练习下一个小套路。继续练习,练习,再练习。等练习了两三个小套路之后,你就会兜出了一个中套路。进行刻意训练,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进阶练习。把中套路改成自己有兴趣做的主题。做自己喜欢的训练,以兴趣为主导,你会做得更开心。之后你就了解自己有进阶知识了,双脚踏进门了,不要半年一年,两三个月就办到了。
易仁永澄的检视阅读就是阅读技巧里的入门级高频小套路,因为走完第五步粗阅读后,你就要选择是主题阅读、分析阅读、还是泛阅读了。
结构性思维和沉迷与细节
检视阅读也是结构性思维在阅读上的实践版把。不陷入细节,所以要从整体把握。
那么这里,应该是成甲《好好学习》里面,结构和系统,李笑来的元学习一样的?
那么,所以,底层理论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底层理论在不同领域有指导性
知识组块就是结构化的知识把?
再谈边际成本
今天再一次想起这个边成本概念,突然想明白,买东西要买的值,看边际成本能否递减 也是一个重要原则之一。
买了一只5000的苹果手机,和2000元的小米手机。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苹果手机能正常实用8年,小米是3年。再计算便利性和产出性,成本还是小米高。
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要每天做
如,脑袋健康,身体健康
启发感和真懂
以后扩充
调取碎片和系统思考
以后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