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瓦廊美食街已部分拆迁,小潘记已迁至附近分店)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悠久,有很多的传统美食,如烤鸭、盐水鸭、青团、鸭血粉丝汤等等,金陵小吃也被誉为国内四大小吃之首。近年来随着人口大规模迁移,南京也传入了许多外地美食,这些美食在当地人的不断改良下既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又适应了当地人的口味,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南京口味的外地小吃”,更有一些成了“网红店”。
因为某些原因,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南京待上几天,作为一个资深吃货,南京味道是一定要尝尝的。不过,因为身体原因忌口颇多,纵然美食林林种种让人食指大动,我却只能浅尝辄止;为了不浪费食物,为了和老婆分享美食,在我的疯狂安利下,爱吃不胖的老婆被我动员到了南京,和我一起品尝了两天南京味道。
第一站是位于安将军巷的小潘记鸭血粉丝汤店。因为曾到这家店踩过点,所以选它作第一站我颇有信心。这家店门面很小,屋里只容得下五张小桌子,大部分食客都要端着大碗坐在门外面吃,大凳作桌小凳作椅,虽极简陋,食客却络绎不绝。除了鸭血之外,汤里根据食客选择可以添加鸭杂、鸭脯和鸭肫(知识点:“肫”zhun,一声,禽类的胃)。因为我不能吃内脏,老婆不爱吃内脏,所以我们都选择了13元一份的鸭脯粉丝汤,另各加1元添了块锅巴。
汤端过来之后的第一感觉是分量不小,作为一个在东北工作的山东人,我轻易不用“不小”这个词来形容一碗汤。汤里有鸭脯肉、鸭血、锅巴、粉丝、豆腐泡和几片白萝卜,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香菜和辣椒。
鸭血粉丝汤的灵魂是汤,因忌口不能喝汤,我只轻抿了一小口,汤的面儿上没有鸭油,汤里没有任何胡椒、味精和大料的味道,咸味也很轻,虽然汤很清淡,但入口之后没有一点点鸭腥味,只有淡淡的鲜,的确是一碗上乘的汤。
老婆先尝了一口锅巴,只道两字:“惊艳”,连连吹捧我追加锅巴这一英明决策。锅巴是这家店的特色,应该是大米烤制,很脆很香,外表再蘸些汤汁堪称一绝。一般的吃法是先吃锅巴,因为泡软了口感会大打折扣,但我特地留了一小块最后尝一尝,事实证明,资深吃货的猜测绝不会错,吸饱了汤汁的锅巴虽然不脆了,但是口感十分软糯(想象不出来这一口感的同学可以买袋米老头泡水里试一下),实在别有风味。
豆腐泡是另一大亮点。和平常吃的不同,这家店里的豆腐泡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软”, 外皮又薄又软,内里的纤维又细又软,泡里的空间很足,仿佛它的唯一作用就是蓄饱鲜美的汤汁,只等咬下的瞬间迸出,带给食客鲜掉眉毛的享受。粉丝煮的时间不久,还比较爽口,夹起满满一筷子,把嘴贴紧碗沿儿,带着汤汁一起吸入口中,吸溜着根本停不下来,这种感觉怕是嘲笑中国筷子的老外穷尽一生也享受不到的罢。汤里的其他食材也都无可挑剔,鸭脯肉不柴不硬口感刚好,鸭血十分滑嫩,没有一丝鸭腥,白萝卜片解腻提鲜,也为汤品增色不少。
上次来踩点儿的时候,发行时髦的老板正和老板娘商讨开分店的计划,这次来分店已经装修完毕,只等月底营业了。因为有太多人排队,我们这一桌也有一对母子在等,所以不能继续慢慢品尝,只好匆匆吃罢离去;我们离开的时候已经过了饭点,但依旧有很多人排着队,其中不乏附近小区的老太太和老大爷,不过不同的是他们会拎着饭盒打包回家享用。
每到一处,要想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一定要避开景点、美食街和大馆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闻着香味儿钻到小区里,看老大爷老太太去哪买你就去哪买,指定错不了。记住这句话:美味在市井。
回酒店的路上,老婆问我,为什么他家的汤这么淡却这么好喝呢?我想了想回答她:敢把汤做这么淡,就是对自己的食材有充分的信心,越是新鲜的食材,越要用最简单的烹饪手法,放最少的作料。
顺带一提,这家店旁边有一家卖烧饼的小铺子,也是开了十几年,只有有甜和咸两种口味,表皮很脆,里面分层很多,口味很不错,一块五一个价钱也很公道,值得尝尝。
上午吃罢传统美食,下午我们就来到网红美食街——明瓦廊。明瓦廊是明清主要商道,是明瓦的生产经营场所,这条街虽然不长,但却分布着好几家网红店,作为吃货不能不来。
有几家店排队的人最多:香酥鸡蛋汉堡、刘记烤冷面、“国足”臭豆腐、洪泽湖小鱼锅贴。我们俩分别排了鸡蛋汉堡和烤冷面,后来趁着下雨人少又排了臭豆腐。面对长长的队伍,我只能向老婆打趣道:“没有什么能把我们分开,除了排队买吃的”。
说出来可能没人相信,身为一个在长沙上了四年学,在东北工作两年多的人,我竟然在南京排队吃臭豆腐和烤冷面!
先说一说臭豆腐,第一感觉是并不正宗——因为不臭——不过也可以理解,太臭了估计会被逐出这条网红街罢。总体口味中规中矩,酱汁还算可以,咸甜口的,比较适合当地人的口味;豆腐比较软,口感还可以,但发酵时间明显不足,微生物水解蛋白质的功力尚浅,氨基酸的鲜味没有释放出来,所以伟人评价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真言在这里没有得以体现。
再说一下烤冷面。老板是黑龙江人,嫁到南京已经几十年了,儿子儿媳开始慢慢接管生意。听说我是辽宁来的,老板特别热情,一定要亲手烤上一份,一边烤制一边介绍她是如何根据南京当地的口味去调整味道,既保证口味地道,又能兼顾当地人的喜好。除了东北原始风味的经典口味之外,还有酸甜、甜辣、咸香等口味,食材方面除了里脊肉、鸡蛋、火腿肠之外还增加了蟹柳、金枪鱼和芝士可供搭配选择。
我们的选择是里脊肉经典口味追加金枪鱼,总共19元。尝起来和比较大程度上保留了东北的原始风味,口感也和东北烤冷面别无二致,东北的食客应该可以尝到家乡的味道;仔细品尝的话也能发现一些细小的差别,咸淡程度上略淡一点,而且放了一些白糖所以有点甜味,估计这就是为适应南京人清淡微甜的喜好所作的调整罢。不过金枪鱼和里脊肉的搭配确实是我点餐的失误,原本不属于烤冷面的金枪鱼硬塞进来,带着一点点腥味和甜腻,影响了整体口感。果然“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奥卡姆剃刀原则应用在吃上也是极正确的,最好吃的往往还是那些最经典、最简单的。他们家其他的口味据说也还不错,比如加了番茄酱的酸甜味,或者追加芝士,都值得尝试一下。
最后说一说旁边那家香酥鸡蛋汉堡,这一家应该是这几家网红店里我们吃起来最满意的。模具中倒入面糊,略微凝固后加入鸡蛋液和肉泥,再与另一层面饼合体烤制,出锅后刷上一层酱料。看似简单,尝起来却很不错,面饼外酥里嫩,配合馅料里的鸡蛋和肉泥,一口下去有三四种不同口感,热气腾腾的吃上一口十分满足。
因为计划饭后去夫子庙看看夜景,所以我们放弃了排队人数最多的小鱼锅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合格的吃货从不放弃任何美食,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冒着小雨杀回明瓦廊,趁着人少一定要尝尝这家网红店。近看才发现,所谓的锅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类似煎饺那种锅贴,而是鏊子上煎熟的油饼,吃的时候切开再刷上酱料。吃到嘴里更是大失所望,除了煎的有点脆之外,基本毫无可取之处,油太大,吃两口就腻了,酱料也比较一般,丝毫对不起淋着的小雨、长长的队伍和吃油炸食品时背负的罪恶感。
好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小区里、明瓦廊的另一端,我们找到了另一家传统美食的网红店——金宏兴鸭子店——算是为我们早晨的选择扳回一城。这家店主打烤鸭和盐水鸭,也卖鸭翅、鸭掌、鸭舌等其他鸭货。
提起盐水鸭首先想到的是南京,可提起烤鸭,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北京,其实北京的烤鸭最初叫“金陵脆皮鸭”,听名字就可以知道原是从南京传过去的,后来才渐渐响名。说实话,烹饪鸭子还是地处长江流域的南京更加专业,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误):“没有一只鸭子能从南京活着游过长江”。大大小小的鸭子店遍布南京,基本每个街道和小区都有一两家,十年二十年的老店也数不胜数,谁也不敢说哪一家最正宗、最地道,就像天津的煎饼果子一样,始终是自己楼下那家最好吃。
这家店营业时间从早九点到晚六点,无论什么时候来都排着长长的队伍,老板一直在称重和切切切,老板娘一直在打包收款,就没见他们休息过。老板很辛苦,食客也很辛苦,我和老婆打着伞在寒风里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才买上半只鸭子。原本想买四分之一盐水鸭和四分之一烤鸭,后来实在太冷,遂改变计划全部换成热腾腾的烤鸭。因为这家店只做外卖没有堂食,所以我们只好在附近寻了个地儿站着品尝。
鸭子清口吃起来味道十分清淡,鸭油挺多吃起来稍稍有点腻,表皮很香,但并不像平常吃的那样焦酥,肉汁比较足,肉质不柴。单吃鸭子只能说中规中矩,可当我们把料汁倒进去之后,鸭子的味道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料汁是咸甜口的,完全掩盖了鸭肉本身的腥和腻,只能感受到肉的鲜甜和多汁,皮肉之间的夹层里吸饱了料汁,一口咬下去,料汁和肉汁充斥口腔,不停地刺激着味蕾,实在妙极。
不一会我们就把四分之一的鸭子就着寒风送进肚子,连连赞叹:这一个半小时排的真值!鸭子是很普通的鸭子,料汁里也没有什么大料,可越是这种简单的食材吃起来越是回味无穷。美中不足的是烤鸭放凉了吃味道就差很多,即便重新热过,鸭子的腥味又泛出来,口味大打折扣,所以最好是现买现吃。为了享受美食,站在街边迎着风又何妨?
在路上我们还品尝了南京的另一特色小吃——青团。青团就是用青麦苗榨汁和上糯米粉,包入馅料蒸制而成的小点心,也叫团子。馅料最初是豆沙、芝麻等甜馅儿,现在也多了蛋黄肉松等咸甜口的馅儿。我们在一家名叫许阿姨糕团店的老店里买了一个蛋黄肉松的,一个豆沙的,蛋黄肉松的馅料给的很足,一整个大大的红心儿咸蛋黄,满满的肉松,咬在嘴里软糯可口唇齿留香;豆沙的更能尝到青团的本味,口味清淡,不算很甜,能吃出来是正经豆沙馅,咀嚼久了能尝到淡淡的清香。美中不足是糯米粉做的东西不太容易消化,而且容易有饱腹感,所以不要吃太多。老板说常温下最多能放两天,所以到南京旅游馈赠亲友也不要买的太多。
结束了两天的吃吃喝喝,我们一致认为:南京,值得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