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是能创造新的奇迹,爱是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这是一本什么书竟有如此的魅力,只有品读后才方知珍贵。读着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但并非是感动而是对这种爱的震撼,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原来当一个好老师需要一颗平常心,并不难?而拥有无私的爱心,很难?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这也许是以爱回报爱最好的方式。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是我们所缺少的,而对学生的爱心更是我们教学中所缺失的,学生生日时他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翻阅书中每个篇章,书中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呢?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心中自愧!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学习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书中点点滴滴都是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刚刚工作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想过如何让每个学生成为老师心中引以为傲的好学生……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
爱心与教育不可分割,当教育缺乏了爱,他会乏然无味,学习的过程可能是极为煎熬,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感染着我。作为老师应该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同时收获着学生的爱。这对于孩子与自己何不是最美的时光,片语中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我们许多老师都做过。而很多人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让他们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学习生活。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还是不够,现在带的班级40人中有一半是单亲和留守儿童,孩子们的心理状况是我工作的重点,由于这边家庭复杂的基本现状,对于寄宿制学校生活孩子们还是缺乏爱的教育,长时间与家人的分离,慢慢对于情感的淡化导致在学习中兴趣度不高,与同学交流较少,性格逐渐多变,从刚刚接触这个班级到一年多时间一直坚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够在一个充满爱的集体中快乐学习。从起初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在现在成为他们的“大朋友”,我也庆幸能够遇到他们,如此单纯可爱,现在真的很享受与他们在一起的每时每刻,相对一个青年教师对于教育的陌生与压力是李镇西老师的倡导爱的教育彻底发生了改变,改变了每位同学,让我对于爱的理解更加深刻,为他们的情绪而情绪,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进步而欢喜,为他们的希望而付出。故而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一种关爱。
仅仅一年多的教育教学对于爱的教育理解是深刻的,回看班里特殊多变的情况,有太多的案例来印证李老师提出的观点,我也许不是教学中最会上课的老师,但会是全身心投入教育孩子的老师,把关爱和正能量慢慢的带给他们,言传身教是我的基本要求,班级里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单亲家庭,只有八十多的奶奶照看,父爱母爱的缺失从认识他们第一次注意到他们,从那时起我就在学校扮演着爸爸的角色,负责这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我也清晰的认识到孩子有一天终会长大,能够在我陪伴下让他们快乐的成长,生病时的陪伴,难过时的安慰,烦恼时的谈心,我也准备好为了关爱他们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分析孩子们的状况,能够清晰的知道他们的情况,我也坚信走过的这段教育历程是幸福的,是充实的、是引以为豪的。
李老师爱心的教育之所以成功,也是切合找到了我们教育学生最基本的诉求,细思教育为何学生会出各种问题,家长不支持班级工作,主要对于教育的出发点走了边缘化,因为对孩子的关爱同样映射到家长的思考,对于他们的尊重同样换来的是敬重,对于学生的付出换来的是对自身的思考,这不就是我们想看到的吗?对于一个成功的教育引导还存在差距,但是我有足够的决心与耐心去迎接每一个多变的日子。
既然已经明了他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从改变开始,普及爱的教育从爱学生开始,重新的审视自我,审视对这份职业的认同感,审视自己服务的主要对象,审视教育的终极目标,主动的去学会爱学生,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够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避免消极的关爱方式,传递一种健康向上的爱,发自肺腑的的爱,因为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当下年轻的我认同它的含义,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享受职业的幸福感呢?
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两个多月的乐此不疲,是带着自己的心在读,带着自己的梦在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在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在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笔下老师之间的差距,逐步在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在相处与教育的过程中,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至此我会义无反顾的践行自己对教育的箴言,吾日三省吾身,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