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课后,大家都回到了宿舍做着准备睡觉的工作:刷牙、打扫卫生、整理个人物品……
H比大家晚回宿舍,只见他泪眼汪汪地走到我的面前,气愤地向我诉说着自己接受到的不平等待遇:T一次教室卫生都没有打扫过,也没有安排别人,唯独安排了H打扫卫生,抱怨T摆明就是今天跟他发生了冲突而有意报复.......H越说越伤心和生气。
我:“我看见了H很伤心和生气,你跟我说说,这件事情你想让帮你做点什么?”
H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但给了我回应:“T要把地面弄得最脏的那个人找出来打扫卫生,有时候她也把地面弄脏了,也要打扫卫生,而不是老是让我打扫,我都打扫好几遍了,她一次都没有打扫过。”
我:“H想要得到公平、平等的对待,是吗?”
Q H点点头:“是的”
我:“今晚你为什么把这件事情告诉我了,你是想让我帮你做点什么吗?”
H一时没有找到答案:“我不知道?”
我:“你是想让我帮你批判教育他或者狠狠打他一顿,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H:“不是。”
我:“那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呢?”
H:“我想告诉把我的不舒服和心里的想法告诉她,让她知道这件事情让我感受到不公平、不平等的待遇。”
我:“我很支持你的想法。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向他表达呢?”
H:“今天晚上她已经睡觉了,我明天早上就跟她说。”
我:“好,那事情都解决了吗?还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H:“还是有不舒服的地方,我觉得还有悲伤。”
我:“悲伤来自于你还有卡壳的地方,你跟我说说,T教你打扫卫生的时候,你内心是不是有一个抱怨自己的小怪兽跑出来跟你说‘你看,你怎么把地面弄的这么脏了,你就不能把事情做好一些吗?’是吗?
H一听情绪又开始有了波动,点点头:“是的,这个抱怨小怪兽一直都在我的心里,当我觉得自己做事不好的时候,它就会常常跑出来,跟我说话。”
我:“事情做得不好,然后就不断责怪自己很差劲,很糟糕,你觉得这样的责怪让你后来都把事情做好了吗?”
H:“没有,反而越来越做不好。”
我:“那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H:“我想要把事情越做越好。”
我:“那你可以怎么做了呢?”
H:“做得不好的时候,我就接受,然后不会做的话,我就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想办法去做好。”
我:“是的,做不好是正常的,做不好只是说明我们做这个事情做得少了,需要不断练习,它跟这个事情练的少有关系,但跟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关系。”
不管是成人抑或是孩子遇到不顺、逆境、卡点、困难、挫折和障碍的时候,往往第一个想法是否定人不行,带着这样的评判,我们陷入自责、挫败、消极的情绪中,这样低迷的状态不断消耗着我们的能量,需要我们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自己的情绪。长时间的低频能量,让我们没有办法专注、投入地去做好眼前的事情。让人快速调整情绪和状态的方法是,引导当事人回到为什么做这件事情的初心中来,让他从我否定自我和发生的事件中暂时抽离出来,站在客观的角度去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我想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现在的结果是我想要的吗?如果不是我想要的,我可以做点什么来改变这个结果?不是一直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让情绪主导了我们的人生。
当我们用以终为始、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来思考事情的时候,我们开始超越情绪,回归理性,来用头脑,嘴巴、直觉、经验和知识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