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人喜欢龙,书上有两段对龙的描写尤为精彩。
第一段是:孔子见老子,问礼,归来后发了一通感慨——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第二段是曹操“煮酒论英雄”——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02
第一段是孔子对老子极高的赞誉,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孔子和老子的时代还没有儒家和道家之分,诸子门派对立,所谓百家争鸣的时代是在孔、老去世很久之后的战国时期,诸子相争,各执师之一端相互非难。
这一点很有意思,可见圣人不好做,明明跟自己无关的事情,却还要被拉出来站台,甚至背锅。
这一点,孔子遭逢的最多。
被架上圣坛,任凭徒子徒孙们涂抹,历代帝王也跟着添乱,抱着某些大家都知道但假装不知道的目的删改他的思想,弄到最后大家都不认识孔子了,《论语》还没开始读,就大骂“封建糟粕”。
感觉孔子特别委屈。但他自己不觉得委屈,还是笑呵呵的站在那里,万世师表。
我们懂不懂他,他都不在乎了。
很多时候,倒像是我们自作多情,替圣人鸣不平。其实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自我,太容易用自己的立场去揣摩别人。
孔子挺反对这个的。
这个有趣的老头儿,他所教的智慧,就是不要固执,要尊重别人,但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摩别人。
还有更好玩的是,关于孔子见老子,他们讨论交流了极高深的智慧,但后世的子孙们,却更加在乎“你看,你们的老师孔子向我们的老师老子请教了……”
老关注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呢?
凡是你跟凑热闹的,都不是你的人生。
03
孔子誉老子的第二个问题是——
孔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小野兽,我知道他能跑。能跑的呢,可以用网去捉,会游的可以用丝线去钓,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但是龙呢,我就不知道了,它能乘着云气上天,风云变化……
(龙是变化无形的,所以找不到可以针对它的办法)。
发现了吗?只要有了行迹,就有了被针对的方法。也就是说,你所借以凭恃的事物,往往也是弱点所在。
这是自然规律,越是那些柔软脆弱的地方,越会形成坚硬的硬壳来保护。反过来讲,一个人能力越强的地方,也是越脆弱的地方。
弱的是最强的,强的也是最弱的。
这是老子的思想。
孔子教的是,不要把自己限定。他说“君子不器”。君子并没有固定的形态,所以他是灵动的,充满生机的。
04
我们的想象力太过匮乏。
我在寺里的时候,有一次大和尚开示。有师兄问到“极乐世界”的问题,他问,如果我们都一心向佛,以后往生西方极乐,那里会不会太挤?还有极乐世界我也没去过,我怎么知道到底有没有?
没见过的,就一定不存在吗?
大和尚智慧深沉,讲了很多至理,他提到龙的例子。
你们见过龙吗?它是什么样子呢?
大家开始想象,龙在影视剧里、图书画中出现的形象。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龙可能不是那个样子呢?
我们会被经历束缚,没有办法去想象未曾经历的事情。
我当时想起曹操在“煮酒论英雄”说到龙的这段话。古人都知道,龙可大可小,能升能隐,它不是我们认为的庞然大物,也不是我们认定的居于水中,而是可藏于芥子,能腾飞九天。
到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怕的其实是“固化”,自我心又太重,所一切都认定是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可是,他要是不是这样呢?
在我们的认定之外,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