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1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囋肤,则通昔不寐矣。夫仁义憯(cǎn)2然乃憒3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傑傑然揭仁义,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
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xié)。予又何规老聃哉?”
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见老聃。
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微曰:“予年运而往矣,子将何以戒我乎?”
子贡曰:“夫三皇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
老聃曰:“小子少进!子何以谓不同?”
对曰:“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4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5,女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僭于蛎(lì)虿(chài)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亦可耻乎?其无耻也!”
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注:
1播糠:“播”,借为“簸”。
2憯(cǎn):痛切貌。
3憒:扰乱。
4杀:“杀”借为“差”。指亲有差等。
5妇:妇、否古通用。
解:
本章内容杂陈,分别记述了老聃论仁义、孔子赞聃如龙、子贡与老聃谈三皇五帝之治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老聃认为“无失其朴”“放风而动”“总德而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傑傑然揭仁义”。这个观点往章有论。
第二部分,子贡请孔子描述一下老聃(“何规”),但孔子却说,老聃是条龙,我见到他连嘴都张不开,别说描述了。什么是龙呢?“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发动如天地者。”这里的“龙”不是那个神话中拼凑起来的动物,而是天地气象、纯一之境。(其实我也说不清)
第三部分,子贡认为三皇五帝治天下不同,但都有圣人的声名。在老聃的眼中,子贡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他所谓的不同只是表明的不同,他所谓的同更是名不副实。老聃分析到,自黄帝以下尧舜禹,民心一、亲、竞、变,每况愈下。一时,亲死不哭,民可齐生死;亲时,“为亲杀其杀”,民不重仪礼;竞时,幼孩分人,民心劳早夭;变时,自尊自大,“儒墨皆起”,民纷争不知疲倦。子贡也谈到帝王之间的不同,但他多依从“治”的层面;老聃着眼“民心”,抓住了根本。站在老聃的角度,三皇五帝没什么不同,都不能“安其性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