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贵之《“爱情婚姻”的哲思》


【“爱情婚姻”的哲思】

关于婚姻应当以爱情为基础,人们已经说得很多了。

关于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人们也已经说得很多了。

这两种说法显然是互相矛盾的。

如果婚姻的确是爱情的坟墓,而爱情又的确是婚姻的基础,那就等于说,婚姻必然自毁基础,自掘坟墓,真是一点出路也没有了。

解决这个矛盾可以有两种相反的思路。有一些人包括有一些哲学家认为,婚姻和爱情在本性上就是冲突的,因此必须为婚姻寻找别的基础,例如习惯、利益、义务、抚育后代之类。与此不同,有人仍坚持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的价值立场,只是要对作为婚姻之基础的爱情重新进行定义。

一个真正值得深思的问题:婚姻中的爱情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人们之所以视婚姻与爱情为彼此冲突,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对爱情的理解过于狭窄,仅限于男女之间的浪漫之情。这种浪漫之情依赖于某种奇遇和新鲜感,其表现形式是一见钟情,销魂断肠,如痴如醉,难解难分。

这样一种感情诚然是美好的,但肯定不能持久,并且这与婚姻无关,即使不结婚也一样持久不了。因为一旦持久,任何奇遇都会归于平凡,任何陌生都会变成熟悉。试图用婚姻的形式把这种浪漫之情延续下去,结果当然会失败,但其咎不在婚姻。

如果我们把爱情理解为男女之间的极其深笃的感情,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它决不仅限于浪漫之情,事实上还有别样的形态。

一般来说,浪漫之情往往存在于婚姻前或婚姻外,至多还存在于婚姻的初期。随着婚龄增长,浪漫之情必然会递减。然而,倘若这一结合的质量确实是好的,就会有另一种感情渐渐生长起来。

这种新的感情由原来的恋情转化而来,似乎不如恋情那么热烈和迷狂,却有了恋情所不具备的许多因素,最主要的便是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互相的信任感、行为方式上的默契、深切的惦念以及今生今世的命运与共之感。

我们不妨把这种感情看作亲情的一种,不过它不同于血缘性质的亲情,而的确是在性爱基础上产生的亲情。它完全有资格被承认为爱情的一种形态,而且是一种成熟的形态。

为了与那种浪漫式的爱情相区别,我称之为亲情式的爱情。婚姻中的爱情,便是以这样的形态存在的。按照这一思路,婚姻就不但不是爱情的坟墓,反倒是亲情式的爱情生长的土壤。

大千世界里,许多浪漫之情产生了,又消失了。可是,其中有一些幸运地活了下来,成熟了,变成了无比踏实的亲情。

好的婚姻使爱情走向成熟,而成熟的爱情是更有分量的。当我们把一个异性唤做恋人时,是我们的激情在呼唤;当我们把一个异性唤做亲人时,却是我们的全部人生经历在呼唤。

一、有爱才有一切。

一个人要有一个好的友谊或者是爱情,前提是他要爱自己。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自己厌烦自己,这样的人其实他对人生是有一种怨恨的。

那么这样的人他是不可能真正去爱别人的,他到别人那里去,可能会感到隔膜,甚至一种摩擦。

但,你光学会自爱,没有人与人的温暖,也是不行的。

你不要总是想着别人给你温暖,这是互相的事情,真正爱自己,热爱生活的人,应该能够让人感到他人性的温暖。

爱自己和爱别人是相辅相成,是统一的。

如果,人人都是这样的人,人人都爱自己,自己很快乐,同时也能让别人分享他的这种快乐,这个世界就非常美好了。

人生是一定会有痛苦的,你不要有了痛苦后,就想着如何去解除这个痛苦。

有的痛苦是没有办法解除的,你去解除实际上是在骗自己。

你就得面对痛苦,面对痛苦能够让你深刻。

尽管你在现实生活中好像是一个失败者,但你在精神的领域里有了收获,算不上真正失败。

你要自信,这个自信是建立在你对自己的了解上,不是建立在别人对你的取舍上,那个不爱你的人不一定优秀。

一个人的灵魂只要足够深刻,就会发现那藏在灵魂深处的东西就是孤独。

他会发现,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限的,他面对的是无限的虚空,这是一种大孤独感。

当一个人经历重大苦难的时候,这种大孤独感就会突现出来。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好像有父母有朋友等等,有这样那样的人际关系。

但在真正的苦难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你只能自己承受。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死亡,每一个人只能自己去面对和承受死亡,在这个时候,父母、儿女都帮不了你。

从这一点来说,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

快乐的反面是痛苦,幸福的反面是苦难,这是从词义上来说的。

从现实的人生来说,这正反两个方面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存在纯粹的快乐和绝对的幸福。

如果把我们人生的目的定位在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那么,你会发现,苦难也是有意义的。

婚姻和幸福的问题,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

婚姻在人的幸福中所处的地位很重要,可能女人会感觉更重要一点。

现在很多人在婚姻上确实有困惑,有曲折。

这里面有社会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说是诱惑和变数比较多的一个时代。

另外一个原因,是婚姻本身的问题,婚姻本身是一个很矛盾的东西,但大多数人又不能没有婚姻。

婚姻是要把三个不同的东西统一起来:一个是性;一个是爱情;一个就是婚姻。

性遵循快乐的原则,从性作为一个生理需要来说,它就是追求快乐的;爱情遵循的是理想原则,它很理想主义,要完美;婚姻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就必须面对许多实际问题,要有理智的态度。

在婚姻内部其实装着这三个不同的东西,它们常常互相冲突,使婚姻发生问题。

有些人也许处理得很好,婚姻就比较完美,更多人是虽然有欠缺,但是知道不能求全,也就不求全了,这样婚姻也比较稳固。

幸福是一种能力,个人的精神素质在幸福问题上的作用至关重要。

所以,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埋怨条件不好等等。

你可以去争取种种外在的条件,但是外在的条件再齐全,内在素质不好,还是不会幸福。

心灵极大丰富的人一定能够靠自己的心灵来使自己快乐,这样的人身上有一个幸福的源泉。

二、逃避爱情是精神生活的匮乏。

在性的满足上,人和动物是相近的。如果说有不同,体现在两点上:

其一,在动物那里,两性关系是很单纯的,只是生理需要及其满足,诚然也会有争夺配偶的斗争,但绝对不会有金钱、财产、地位、权力等因素夹杂在其中。

只有人才会在两性关系中掺杂进利益的计算和交易,结果败坏了那种原本单纯的肉体快乐。在这一点上,人不如动物幸福。

其二,人可以把性升华为爱情,在精神上互相吸引和欣赏,获得精神的快乐。

在这一点上,人比动物幸福。不过,两性关系的单纯是前提,如果利益至上,这个更高的方面就无从谈起。

对于人来说,好的性爱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纯粹身体的吸引和快乐;一个是纯粹心灵的共鸣和愉悦。而利益的介入对两者都是破坏。

据此可以把性分为三个境界:最佳境界是身心合一,肉体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彼此交融,互相强化;次好境界是单纯作为动物享受肉体的快乐;最差境界是出于利益的苟合,把做动物的快乐和做人的快乐都丧失掉了。

人在两性关系中袒露的不但是自己的肉体,而且是自己的灵魂——灵魂的美丽或丑陋,丰富或空虚。一个人对待异性的态度最能表明他的精神品级,他在从兽向人上升的阶梯上处在怎样的高度。

现代生活的匆忙是性爱的大敌,它省略细节,缩减过程,把两性关系简化为短促的发泄。两性的肉体接触更随便了,彼此在精神上却更陌生了。

如果男人和女人之间不再信任和关心彼此的灵魂,肉体徒然亲近,灵魂终是陌生,他们就真正成了大地上无家可归的孤魂了。如果亚当和夏娃互相不再有真情甚至不再指望真情,他们才是真正被逐出了伊甸园。

也许现代人真是活得太累了,所以不愿再给自己加上爱情的重负,而宁愿把两性关系保留为一个轻松娱乐的园地;也许现代人真是看得太透了,所以不愿再徒劳地经受爱情的折磨,而宁愿不动感情地面对异性世界。

三、爱情的四个要素。

所有爱情的形式共有的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关心和关怀还包括爱情的另一方面,即责任心。今天人们常常把责任心理解为是义务,是外部强加的东西。但是责任心这个词的本来意义是一件完全自觉的行动,是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有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愿望给予回答。

如果爱情没有第三个要素:尊重,那责任心就很容易变成控制别人和奴役别人。尊重别人不是惧怕对方,尊重这个词的出处就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因此尊重决无剥削之意。

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会是盲目的,而如果不是从关怀的角度出发去了解对方,这种了解也是无益的。了解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爱情一要素的了解是要深入事物的内部,而不是满足于一知半解。

了解同爱情还有另一个基本的关系。希望同另一个人结合以逃避自我孤独的监禁同另一个完全符合人性的愿望有紧密的联系,那就是认识“人的秘密”。生命从其纯生物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奇迹和秘密,而在人的范围内每个人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是一个不可解答的秘密。

我们认识自己,但尽管作了一切努力还是不认识自己,我们认识他人,但我们还是不认识他们,因为我们和他们都不是一回事。我们越深入我们生命的深处或另一个人的生命深处,我们离认识生命的目标就越远。尽管如此,我们不能阻止这种深入了解人的灵魂的秘密、了解人的核心,即“自我”的愿望将继续存在。

认识秘密的另一条途径是爱情。爱情是积极深入对方的表现。在这一过程中,我希望了解秘密的要求通过结合得到满足。在结合的过程中,我认识对方,认识自己,认识所有的人,但还是“一无所知”。我对生命的了解不是通过思想传导的知识,而是通过人唯一可以使用的方式——通过人与人的结合。

德尔斐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表达了我们要求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愿望。这是全部心理学的渊源。因为这一愿望是要认识完整的人,认识他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所以通常的知识,由思想传导的知识不能满足这一愿望。即使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比现在高出一千倍,也不可能深入事物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对自己是一个迷,别人对我们来说也永远会是一个迷。达到全部了解人的唯一途径是思想上的认识,也就是心理学的知识是实现通过爱情达到全面了解的一个条件。必须客观地去认识对方和自己,以便使自己能够看到对方的现实状态或者能够克服幻想,克服想像中被歪曲了的图像。只有客观地认识一个人,才能在爱中了解他的真正本质。

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是相互依赖的。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这些态度的集中表现。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这一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

四、快乐的迷误。

把快乐和善好等同起来,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被称作“快乐主义”。快乐主义者并不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快乐,而是不得不经常去做很不快乐的事情。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功效主义者解释说,那是我们为了长远的快乐,放弃了眼前的快乐。

弗洛伊德则用“现实原则”来加以解释。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原本都是求快乐的,但自我本能比较乖觉,很快就受到必要性的影响,开始修正快乐原则,臣服于现实原则。不过,这个现实原则,归根结底也是在追求快乐——尽管是一种被推延和缩减过的快乐,同时也由于其合乎现实而保证能够实现的快乐。

人的生活,是一连串对苦乐的计算,求得最大值的快乐。眼前如果摆着两种可能,我们会选择快乐较大的一种。不过,我们是有远见的动物,不仅要计算眼下的种种苦乐,还要比较眼下的苦乐和长远的苦乐。街头女子来拉客,我可能颇想和她快活一番,但想起万一扫黄抓个正着,拘留、罚款、老婆闹离婚、单位里处分、同事白眼,这些事情当然都不快乐,我计算下来,不快乐超过了和那卖春女子的一番快乐,决定转身而去。

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也许我明明算下来不划算,但还是屈服于欲望的诱惑了。而且,欲望越被挑起,我就越容易屈服,虽然和她快乐一番的快乐量并不因此改变。反过来,即使断然没有被扫黄撞上的危险,我也会因种种其他原因拒绝这位女子,这些原因更难用快乐的计算来说明。

这些事情,用欲望、冲动、情感等等对比德性、利益、理智、意志等等来谈论才适当。希腊人最早关注快乐的时候,注意的就是快乐和理智的两分:美好生活是理智的、快乐的抑或是两者的混合、结合?这里,理智和功效主义的理智不一样。功效主义所谓理智是指苦乐的计算,是为避苦求乐服务的。希腊人所谓理智是和快乐对照而言的,包括或首要是指责任之类。

前人早已反复指出,各种各样的苦乐是很难折算的。这些阐论,无须重复,这里只提较少为人注意的一点,那就是,眼前的快乐和将来的快乐,不能因为都叫作“快乐”,就被视作同质;实际上,只在很少的上下文里,我们才能谈论“未来的快乐”,功效主义所谓的未来的苦乐,我们平常只说未来的得失。

这一点,汉语“快乐”、“痛快”这些词差不多从字面上已经透露出来了。快乐快乐,不仅乐,还快。喝个痛快,快意恩仇,引刀成一快,快哉此风,差不多都是因为快才乐,两杯啤酒拖着喝了一晚上,就没有什么乐了。引刀或可大笑对之,凌迟就怎么都乐不起来。

所以,“未来的快乐”或“长远快乐”这话即使有意义,其意义也相当复杂,不是未经论证就可以当作利益计算那样来处理的。我们会权衡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越是能够量化的利益,我们越是能进行短期和长期的比较。例如这只股票现在该不该抛出。数字不带时间性,或者说,数字把时间性也纳入了计算之内。然而,在功效主义那里,既然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获得快乐,快乐就是唯一的“利益”。利益是个极宽泛的词儿,但无论多宽泛,它通常并不包括快乐。我们倒常说,你别只顾玩乐,想想今后会怎样?坚定的玩乐主义者回答说:管它是得是失,先快活了再说。

套用股票模式来谈论眼前快乐和长远快乐十分可疑。快乐要快,所以来不及权衡。事事权衡,恐怕只发生在那些从不知快乐的人身上。

混淆快乐和利益,只是一种派生的迷误。快乐主义的根本迷误,是把快乐当作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并不是,或至少并不限于追求利益,遑论追求快乐。

快乐和欲望有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贪欲这类概念中可以看得更清楚。欲望从后面推动,而不是在前面引领,欲望不是目的。张三问:你干吗到处找饭馆?李四答:因为我饿了。请注意,“因为”和“为了”有明显的区别,我因为饥饿吃饭,但我不是为了饥饿吃饭。

欲望不是目的,然而,满足欲望难道不是行动的目的吗?我们吃饭,是为了消除饥饿。尽管“满足欲望”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了理论家的陈词滥调,然而,我们平常谁会说“我为了消除饥饿吃饭”?饥饿推动我吃饭,这就够了,我不为了什么吃饭。我倒是会说,我吃饭是为了恢复体力。我什么时候能这样说?我没有食欲,却坚持吃饭,就是说,我吃饭是由目的引导的,不是由欲望推动的。欲望满足了,于是消失了,这不是我们行为的目的,克制欲望倒可以是目的。

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一般说来,快乐并不是人类行为的目的,而像是一种伴随物。久别重逢的朋友相聚伴随着快乐,这并不是说:相聚是一回事,快乐是一回事,在这里,快乐和相聚只是在形式上可分的,却可能被误解成了实质上可分的两样东西,仿佛快乐是一种东西、一种调料,有时加在这次相聚里,有时加在那次相聚里。快乐并不是在外部伴随着活动。哲学家常说到追求真理的快乐,他们并非一边追求真理,一边还感到快乐。追求真理的快乐不能脱离追求真理这种特定的活动。

我们似乎也不能否认,有些活动所追求的是快乐本身。詹姆斯区分“快乐的行为”和“追求快乐的行为”,这时,他已经承认快乐本身有时会变成被追求的目的。典型的情况,例如,吸食麻醉品、买春、饕餮。“找乐子”、“找乐儿”这类说法提示出这一点。找乐子,去做的具体是什么无所谓,只要能带来快乐快活就好。

吸食麻醉品之类的活动一般被视作不道德的或不健康的。亚里士多德从来不站在苦行僧一边指责快乐,但他还是要说,君子一心专注于高尚的事业,服从理性,而卑劣的人所期望的就是快乐。我不是要摆出道德家的面孔吓唬人,让人忽视快乐有时可以是目的的事实。相反,我倒是想直视事实,从而能够明了我们为什么会把吸食麻醉品之类的活动视作不道德的或不健康的,或至少是不大自然的。

比较一下买春和情人间的欢爱。买春的人跟谁做无所谓,只要能带来快乐就行,自不妨说,求快乐就是他的目的,卖春女只是他达到目的的手段。情人间的欢爱却不能用手段及目的来分析,这一份快乐和这一个情人融为一体,两情相悦,自然而然缱绻难分,缱绻之际涌来多少快乐,我们不得而知。但那快乐自然涌来,不是他们所要求的目的,拥在怀里的情人,更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贤者说,这才是真快乐。智者说,不花钱的性是最好的性。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我们的生活变得那么不健康,整日苦苦营生挣钱、恭迎上级检查工作、算计别人压抑自己,我们不再能从日常活动中得到一点儿快乐,那谁不愿像茶花女那样高唱一句:我们要为快乐生活。

五、夫妻是经济共同体。

好的婚姻,不仅要充满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息,更要拥有一致的金钱观念。

婚姻是穿衣、吃饭,是无数个真实瞬间磕碰汇集的地方。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钱息息相关。

夫妻之间谁来管钱更幸福?历来都是难解的题。

近年来,不少人高举“夫妻各自管钱”的大旗,声称:

各管各的,谁也不占谁的便宜,消费无需向另一半报备,倒也省事省心。

可在一起过日子的两个人,在婚姻生活之中的那些责任、感情和付出,真的都能一一分清吗?

我的一位来访者,讲起她和丈夫的故事:

他们是在一次户外活动中结识的,两个人很是投缘,相处也颇为愉快,于是很快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因为双方都有各自的存款,所以便决定婚后也继续这样“各管各的模式”。

家中的各类大小开销,两人都各自承担一半;双方的人情往来,也是各自负责。

起初倒也没什么太大的矛盾,直到有一次,来访者生了一场大病,住了近三个月的院。

丈夫除了刚开始的时候,去陪护过一个礼拜以外,后面的日子,就以工作忙为由,基本就没怎么再去过医院。

快出院的时候,来访者一看账单,还差近1万块钱,便打给丈夫请他帮忙垫付。

可丈夫却说:“你最开始住院的时候,我已经帮你垫付了一部分了,那笔钱你还没给我呢?你找别人帮忙吧。”

然后,便毫不留情地挂掉了电话。

那一刻,来访者觉得倍感寒心。

原来丈夫一直对那笔钱耿耿于怀,所以才会在她住院期间“忙”得不可开交。

夫妻一场,在她生病、脆弱,最需要人关怀的时候,丈夫心心挂念的却是他们之间“各管各的钱”的约定,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帐算清。

从那以后,他们之间的关系便大不如前了,家里总是冷冰冰的,感情也越来越淡。

常听人说“谈钱伤感情”,仿佛把爱情和金钱交缠在一起,就是在玷污纯洁的爱情。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倡导“AA制婚姻”,以为各管各的,减少金钱的交集,婚姻就能万事大吉。

可正如薛兆丰教授所说:“婚姻的本质是合作,是长期生意。”

要携手度过漫长岁月的两个人,又怎能在经济上完全地泾渭分明?

算得太清,情分就淡了;分得太明,爱意就散了。

日子久了,生活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再无感情。

在婚姻之中的两个人计较的越多,算计得越多,感情也就愈发地稀薄。

什么都要分个彼此,看似收获了公平,实际上却会让原本相爱的两个人日益疏离。

因为,在每一次计较、算计的时刻,都没有在为对方考量,只是一味地在计较自己的付出,把婚姻当成了交易,让所谓的“公平”凌驾于感情之上。

很是认同那一句:

“婚姻中,经济是基础,爱情是房屋,尊重是护符,糊涂是幸福。”

生活是本糊涂账,难得糊涂才是通往幸福的路。

既然日子是在一起过,那么钱上就没必要“你的我的”分得那么清楚。

始终相信,成年人的世界里,钱在哪里,心和情就在哪里。

既然结发为夫妻,那钱上就难免有交集,倘若非要避之唯恐不及,那透露出来的信息大约就是:我并不信任你,或是我没有打算把日子,和你长久地过下去。

一个有趣的比喻:

说夫妻就像是一双鞋,任凭其中一只再怎么牢固,少了另一只也终是难走完婚姻这条路。

唯有两个人相互扶持着、帮衬着,才能跨过这一路的沟沟坎坎,抵到向往的远方。

情感专家涂磊曾说:

“婚姻不是建立在轻松的谈天说地上,而是建立在长期的行为和付出里。”

成年人的感情素来如此。

言语上聊得再投机,不如行动上实实在在地帮你;再动听的甜言蜜语,也抵不过钱和心都在一起。

婚姻其实是个动词,唯有相互扶持和包容,才能撑得起这一世的长情。

澳大利亚知名理财顾问布朗说:

“在金钱问题上达成共识,是维系持久关系的重要因素。”

夫妻不只是情感的共同体,更是经济的共同体。

在金钱观念上的一致,是婚姻走向幸福的前提。

尊重和自由是处理婚姻关系的最基本要则。

不管夫妻间的爱有多深,都不要忽视这两大原则,否则再深的爱也会消耗贻尽。

没有尊重就没有爱,没有自由就没有爱。

要想让婚姻长久,我们必须守住这两条基本的底线。

丁俊贵

2022年11月19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711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3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77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99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97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69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3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00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5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0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3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0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10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9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2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30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04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