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学又开学了,新一波鲜肉从全国各地的家里汇合,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宿舍。很多人是第一次过这种“群居”生活,有学弟学妹开始不适应,问是否要“合群”。
我大学时候有一个朋友,父亲是作家,她也从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初中的时候就出版了自己的诗集,被我们称为“才女”。她要写作,要早睡早起,要参加社团,要参加表演,而室友们显然跟不上她的节奏,因而她被定义为“不合群”,受到了室友们的排挤。最终她换了2次宿舍,才找到能够适应的环境。
不错,大学的合群基本上就是一起赖床、一起迟到、一起逃课、一起抄作业、一起晚睡、一起开黑打游戏、一起熬夜看美剧……如果你的“群”真的是这样,那么建议你“退群”了。
当然也有“高级群”,我本科班有个女生宿舍,6个人相互监督学习,2个人完成了转专业考试,2个人长期占据本专业前三,2个人准备出国托福考分极高。毕业那年,3个本校直博,3个去了全球TOP20的高校继续深造。如果遇到这样的“群”,谁会舍得“不合”。
02
人是群体生活的动物,我们脱离不了社会,更没法不与他人交流。我们常常用“合群”来形容是否融入了某个圈子,当某人被标记为“不合群”,往往意味着不近人情、性格孤僻高冷,通常会被“群里人”排斥、讥讽。
有一个理论,你的水平是你交往最密切的五个人的平均水平。如果为了合群而进入了低水平的圈子,过着低水平的生活方式,那么自己很快也会被拉到相同的水平。中国有句古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很难独善其身而不受影响,也是同样的道理。
下面一段文字,虽然说的有些功利,但对大家理解合群的事情,应该会有所启发。
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院长说:每个人都有250位朋友,他们分别出现在两种场合,一个是你的婚礼,一个是丧礼,而这些朋友有80%是对你毫无帮助,他们通常不会给你正面、积极的影响,当你渴望有任何作为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浇你冷水,告诉你种种的坏处和各种失败的可能。
有20% 的朋友,他们是属于较积极的,会给你正面的影响;
而有5%的朋友则会帮助你,重大改变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