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两位记者,当时亲历这场金融战争,并于后期追踪采访过相关的主要人物。因此,这本书读起来像是在读报纸,没有拖沓,情节紧凑,人物内心更多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全书40万字,围绕主人公罗斯约翰逊展开。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这场资本收购之后,他是这样被评价的“这是一个具有戏剧性格的悲剧人物,一个混杂了企业家冒险精神的资本家贪婪欲望的矛盾体,是他亲手打开了华尔街的魔瓶,启动了这场后来自己也无法收场的混战。”
小说的前半部讲述的是主要人物的发家史,俨然是美国经济的浮世绘。尤其是主角约翰逊,从一个半吊子的accountant和sales起步,不靠爹妈,没有裙带,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合纵连横远交近攻,从一个加拿大的穷小子,奋斗成为世界500强的CEO,虽然书里出于各种目的,对他贬多于褒,但依然可以视作美式个人奋斗的典范。
而通过内部人控制,挥霍公司的资金的奢华与浮夸,也令人乍舌。电影西红柿首富为了让沈腾花光手中的资金不惜斥巨资租用多辆豪华座驾,够夸张了把。而约翰逊一口气就买了八架飞机。马克吐温说:“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大抵就是如此吧。
而后半部,情节紧张宛如悬疑小说,俨然是金融版的24。事实上,最后一部分也确实以分钟为单位进行描写,充斥了各种金融交易,舆论压力,决策博弈,社交宴会以及董事会议。个中的尔虞我诈,掩卷以后,依然心潮澎湃。
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哈耶克粉与凯恩斯粉看完这本书应该有完全不同的解读。作为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拥趸,我看到的是,市场或许会失灵,但不会永远失灵。当管理层试图通过内部人控制,用远低于市场价值暗箱操作时,市场就会反应过来,给股东以真实的回报,比如书里对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报价,从最初的75美元,涨到最后的108美元,可算是明证了,而且作者也指出,当公司股价长期处于低价时,就算没有内部人的出现,华尔街某处也会有人跳出来,挥舞着支票发动进攻。本质上,这些还是维护了小股东的利益。
遍布全书的,是无数的内部人控制、欺瞒、泄密、背叛。我的隐形富豪朋友赵有财常常喷米帝缺乏道德,完全没有ethics,这书简直算得上他的明证了。话说回来,当涉及到几百亿美元的时候,ethics也算哪根葱蒜呢。而且金融业实在不是一个有道德感的行业,没人在乎工厂生产什么,企业提供哪些服务,是什么人在生产,什么人在辛勤工作,完全没人在意。看到的只是财报的数字与电脑的数据,只他们在乎的只是K线的波动,金融业不生产价值,或者说,只生产有限的价值,很可惜,金融业却因此成了最赚钱的行业,最聪明的人,都在这里,而且还寰球同此凉热。难得有个巴菲特拒绝投资,也不是因为不想分一杯羹,而是行业限制(险资不方便投烟草行业)。。
看完书觉得约翰逊也挺可惜的,本来还可以继续开着公司的灰机千金散尽还复来奢侈豪华许多年,可惜被一群investment banker怂恿着,一失足成千古恨,把公司都输掉了,甚至在出现多次翻盘的机会的时候,就是因为banker为了自家公司的名字是出现在公告的左边还是右边,硬生生的给搅黄了。身为President Reagan的好朋友,他居然不去白宫哭一哭,甚至当BIG BROTHER亲口问他怎么样了,他也只是笑笑的回答everything is ok。若是像某个女人那样哭一下,这些美版的土豪妖精害人精还岂能如此兴风作浪坑民害民。呵呵。
当然,这群investment banker搅屎棍也没什么好下场,因为自己的意气用事,输掉了整个game,过了廿年,连公司都没有。KKR其实也挺惨的。花这么大价钱,打赢了这场战斗,其真实回报率却很低,考虑到机会成本,简直是连底裤都掉了。考虑到这个公司从此一蹶不振,雷诺兹—纳贝斯克当然也是输家。
赢家?应该只有股东吧。所以说市场或许会失灵,但不会永远失灵,哈耶克又赢了!
之所以称为“野蛮人”,是有这样的一个典故。罗马人在希腊文明的基础上创造了罗马文明,将自己称为“文明人”,而将居住在化外之地的部落称为“蛮族”或“野蛮人”。公元410年,野蛮人包围了罗马城,他们攻入罗马城后,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洗劫。但这些野蛮人只是垂涎于罗马帝国的财富,并不打算从此安顿下来,统治帝国。烧杀抢掠之后不久,他们丢下罗马城又继续过自己的游牧生活去了。这同一千年后的华尔街金融并购何其相似。面对美国实业界的诺大的“雷诺纳贝斯克集团”,华尔街金融家们合纵连横,虎视眈眈加入这场世纪投标大战,KKR中标但在盈利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他们又跨上战马,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
读书收获:1.这场争夺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收购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但同时为这个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
2.收购价格越高,意味着债务越沉重,公司就越要勒紧裤带,而约翰逊对成本削减一点都提不起兴趣。
3.克拉维斯出价每股109美元,总金额250亿美元,这笔收购震惊世界,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杠杆收购。
一句话总结:所谓的杠杠收购,就是一帮高级经理人在华尔街银行家的帮助下,用贷款从公司股东手中收购公司股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