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和人交往真难,一堆烦心事,和普通同学不愿说,和亲近的朋友说吧,不仅没被安慰,还被说了闲话。”
微博上收到了这样的一条私信,一个大二的读者说,自己最近被孤立竟然是原因是:交了个男朋友。
“我男朋友和我同城市不同学校,周末常常来看我,给我带好吃的,还请我舍友吃了好多次饭。我就不明白她为什么这样说我,难道是眼红我有人宠就嫉妒?”
本来脱单是一件好事情,怎么却挑拨了朋友关系呢?
读者Y的宿舍有5个人,刚开学的时候全是单身狗,还说好了“彼此要做对方的天使”,要么一起脱单,要么一起单身,可是自己恰好和同在上海读书的高中同学产生了感情,这一来二去的,就在一起了。
“我的舍友S以前有过一个男朋友,分手后一直走不出来,她的前男友最近好像有女朋友了,好一会儿都闷闷不乐的。我也心疼她,S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经常和她分享我的恋爱,好事坏事都和她说。前几天我和男朋友吵架了,每天晚上都打电话吵到很晚,我觉得特难受,就找宿舍人诉苦,最开始她还安慰我,后来竟然生气了,还和另外一个同学说我活该。
“维安你说,她就那么看不得别人过得好吗?我本来是想分享快乐啊,”
看到这里,忽然想起上次在公众号我要whatyouneed上看到了这样一种观点:“烦恼分享错了,是一种炫耀。”
快乐分享错了人,或者分享错了时机,难道不也是一种无辜的炫耀吗?
越长大越发现有些时刻,有福不一定能同享,有难也不一定能同当。
无语之后,觉得扎心。
❤️
学校里有一个匿名的发布端,同学们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发布消息,再匿名同步到微博上。名字被匿去的地方,真实情绪就暴露无遗。
记得很久之前有一条吐槽好像是这样的:“讨厌那些总说自己有多忙的人,抱怨起来的样子都像是炫耀。好像全世界只有他们有事情做别人都没事情做一样。”
本来是辛苦过后的几句嘴上抱怨,如果选错了抱怨对象,反而变了滋味。有些所谓的“好事情”或许真的是此时蜜糖彼时砒霜的事情。你一句“忙死了”对于一个终日无所事事却又不甘平庸的人来说或许着实是一种刺激。
很多相处逻辑是这样的:
我好的时候,你好,我能接受。还为你开心。
我好的时候,你不好,我会主动地去安慰你和帮助你。
但如果我不好的时候,你好,我就不能接受了。
简而言之:我水逆的时候,你千万别走运啊。
这是一种有些尴尬的情绪。不是见不得别人好,而是自己正处于低谷的时候,反而是想要逃避大众视野的,自我疗伤的时刻,需要的或许是独处,是安静,而不是毫无设身处地”分享快乐”。
千万不要在别人运气差到爆炸的时候拼命分享你那些好事情啊,虽然知道你明不是故意的,但听着听着也像落井下石。
❤️
虽然不想去承认,但是人与人的关系时常微妙而脆弱。
所谓“好朋友”其实是有这样一个逻辑的,我们要先各自都“好”,才能安安稳稳地做朋友。一个一直倒霉水逆的人,是很难心平气和地同一个运气开挂的人侃侃聊人生的。
这不是友情变得不纯粹了,而是每个人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性格慢慢形成,原则慢慢明晰。开始不再无条件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也不再无条件地用“好朋友”来绑架他人的情绪。
有人说,真正的朋友才不会在意这些的。其实不然,越是亲密的人,越是要注意。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动画片,小刺猬和刺猬妈妈在冬天想要相互取暖,却总是被背后的刺扎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和姿势,既可以相互亲近取暖,又不完全靠在一起,免于被刺伤。
很久之后才知道这个故事其实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刺猬效应”,也叫“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指的是人与人交往之中应该保持一种“亲密而有间”的关系,一种不远不及的陪伴关系。
两个人离得越近,不一定关系就越好。如果你想和一个人保持长久的关系,那就一定不要不合时宜地强调一种表面的亲密。
爱情也好,友情也罢,甚至是亲情都是如此,保有缝隙,留有余力。有时候退一步才是真的亲密。
❤️
我在学校里有两个“三人闺蜜团”,有两个是同专业的,有两个是我们电台节目组的。我觉得我们的关系很奇妙,总结起来是:“同时水逆”又“同时走运”。
并不是真的那么凑巧,而是大家都心照不宣般地照顾到对方的情绪,你不顺利的时候,我会藏起最近的好事情,和你一起倒倒苦水,安慰一下你,而我们都顺利的时候,就大大方方地分享最近的好事情。
在我看来这是一些有些“圆滑”的平衡方式,让友情变得更加舒适。
因为如今人与人的关系已经不是小时候送一块小橡皮写一张小纸条就能和好的那种了,不如适当地保持一些距离为好。
今晚和两个好朋友去吃了一顿超级棒的日料,因为之前比赛拿到一些奖金,说好了要请客的,三个人就像小孩子一样在饭桌上大笑,吃到肚子圆圆,根本不在乎姿态淑不淑女了。
一个朋友送了我一本谷川俊太郎的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另一个朋友送了我一套手绘的明信片。我们聊起大三还剩下的五个多星期,各自总结了这两年多来的进步与曲折。在碰撞的清酒杯里咽下这些苦涩和骄傲,幸福与感谢。
很荣幸有那么多和她们“一起水逆”又“一起走运”的时刻。向前有路,那就继续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