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毕业季,也是人潮涌动的时候,每个人似乎都开始了忙碌的步伐,有的人匆匆迈上了去北上广的路,有的悄悄回到了家乡所在的二三线城市,当然这里不考虑家就在北上广的同学了。背上行囊出发,我们除了感慨一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还不得不并不从容地开始走向未来的路,或泥泞小道,或康庄大道,似乎都是围城,没有人知道,只是这样往前走,没有退路。
在学生这个群体中,这个命题被最广泛地讨论的,却又始终得不出结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有每个人考虑的因素,大抵想奔赴北上广的人被冠以志向远大的标签,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北上广带给我们很多小城市带不来的,比如资源,人脉,交际圈,见识,以及机遇等等;而回到二三线城市的人说起来是属于不愿意折腾寻求稳定的一类,这个群体的所谓志气自然比不过想要去北上广的。此前只是听过这番争论,倒没有真实去考虑有一天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选择。
转瞬大学时光就这么从指尖溜走,似流沙,扬得彻底。也总在失去的时候想要抓住,可是再也回不到过去,唯一能做的便是收拾心情,背上行囊出发。在去哪里发展的问题上,由于一时还拿不定主意,我选择了随大多数有志气的做法,去上海体验一番,想要知道自己到底适合生活在什么地方。
从五月初拉着行李来到这个陌生城市,将近四个月的光景,几多酸甜苦辣,确实让自己思想来了一次洗礼。我的家乡是一座比较落后的三线城市,生活平静而又安逸,看不到行色匆匆,因为毋庸如此,那是个节奏慢得有规律的城市,让你总能找个空闲来一杯下午茶,或是欣赏一片晚霞。在家乡那座山水城市,已经慢慢习惯了慢节奏,初来上海,是很不适应的,尤其一个刚刚踏进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毕业生,尽是迷茫,节奏快得你不知道下一步,你还能不能跟得上。
在朋友的介绍下,也很顺利进入了一家算是小有名气的公司,上班的第一天,稚嫩的脸庞生硬地套起不算笔挺的西装,自我感觉还是蛮不协调的。公司大约有二百多个员工,大家都统一的西装革履,女士自然也是职业装带领结,虽然感觉立马光鲜了起来,可是这种感觉又在无时无刻不与自己的格格不入碰撞,真是五味杂陈。这样的公司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专业化,国际化,自然跟以前见过的公司都不一样,夸张一点,随便一个员工去我的城市那些公司,他都会比老板更像老板。初次见面,自是幸会幸会,多多指教云云,一番客套过后,很快恢复常态,因为大家都很忙。第一次感觉人,是如此匆忙,如此工具化,可能唯一带来的吸引就是收入,光鲜,除此之外的再无法因为一个人的人性而引起你的兴趣。
在这样的公司,我也不得不逼着自己跟上节奏,由于此前有一些工作经验,适应起来还不算大问题,慢慢开始融进这个群体。身边的同事,都很优秀,可能每一个单抽出来就足够算得上学生时代敬佩的对象了,可是在这里,曾经以为的榜样,会再普通不过了。几个月下来已经慢慢熟悉起来,也慢慢了解了他们的生活节奏,自己的谈吐也在无形中受着影响,业务能力似乎还是平平,但是已经游刃有余。在这里你的朋友随便说出来一个,可能都是知名高校毕业,都是策划过很多活动的牛人,虽然在这里他们非常之普通,在这里你见到的东西,可能在自己家乡很多年以后还难见识到,在这里,你似乎跟他们一样光鲜,纵然还有些许的格格不入。也许这个时候的你,回到原来的地方,看东西都是抬着头的。
在上海,房租是工资要支出的大头,比此外的日常生活消费,加上业余活动,所有的这些会毫不留情地瓜分你的微薄工资,有时候成为月光族都是一种梦想,因为你不只是月光,还要预支以后的收入去消费。不管你有多节省,这个节奏,总会让你喘不过来气。有时候,晚上游逛到黄浦江头,看着灯火通明的所谓大都市,却不知道这片城市哪个角落属于自己。纵然现在的我,虽然在这只有四个多月,比起原来的自己突飞猛进,成长之多,可是我还是会迷茫,会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属于我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会怀念故乡,会想念老父亲老母亲。
前几日家里来电话提起外公有恙,不得不请假回去,顺便解思乡思亲之苦。归途中突然意识到,我所谓的只在千里,所谓的宏达抱负,到底是不是在以母子父子相隔难聚为代价,是呀,你可以在外辉煌,父母也可以在家慢慢老去,有一天,我们陪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回到家中更会为父母的白发满头而心生诧异,也许这正是我们以陪伴换来的志气。子欲养而亲不待,中国的地域发展不均衡,资源分布更是天壤之别,有时,孩儿立志出乡关,成了你一生的追求。
那一路感慨颇多,思绪万千,想来多是感情作祟。不会再轻易觉得什么叫志气,更不会怀疑于陪伴父母的求稳定的群体,确实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我们无法弥补的代价在支撑。
到家那一晚,陪着老父母聊到很晚,更是一夜未眠。最终还是打定主意,一年的合同到期,我还是希望回到父母身边,但愿这一年带给我的成长足够我后面几十年生活在一个小城市里。志气于我,可以不灭,父母于我,不会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