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
教育,首先必须从看见孩子开始,让孩子站在舞台的中央。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家长,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来到孩子的队伍里,来到孩子的身边。只有发现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信任孩子,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导孩子,真正的教育才有可能发生,我们才能读懂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宝藏。每一颗种子都具有发芽滋长的可能性。但是有的种子竟不能发芽,即使发了芽,也是华而不实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发挥这种可能性,相信种子。如果你的孩子将来是桃花,就让它在春天姹紫嫣红,不要要求它成为夏日的荷花。我们要做的不是改造者,而是点灯人、挖掘者,点亮孩子的心灯,挖掘孩子的潜能,照亮孩子的前程。十根手指头伸出来,也有长短粗细之分,每个学生,因为他的环境、父母、天赋等各种因素,都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我们可以把教育比作是根雕艺术,很多人对于一眼看上去粗粗糙糙的树根没有任何好感,其实那可能就是孩子的天性,这些天性中包含了很多东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至于这样一块并不好看的树根,能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完全是由教育的细心打磨而成,但是高明的艺术家拿到一块木头的时候,他不会上大锯、不会上斧子,把树根大肆改造成心目中的样子,而是首先观察,利用这块木头本身的特点,设计成它该有的样子,所以当一件艺术品成型的时候,人们就会觉得鬼斧神工,自然和谐,如果见到太多改造的痕迹的话就失去了根雕的艺术,同时根雕的艺术还在于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连木头都是不一样的,何况人的个性呢?
作为教师,很少会有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让我们感到又爱又恨。每当这时,我便开始思考,究竟是哪里出现问题了呢?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们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有自尊心。我们常常打着为孩子着想的旗号,牺牲他们现在的幸福。其实幸福是当下的。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应该是亲切且多样的,而非急功近利。在与孩子处于对立面时,我们需要牢记这样一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确,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假如是我,我希望老师怎么做?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对他做什么?用孩子的方式去思考,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队伍中。此时,你会获得不一样的答案。你会看到孩子真实的需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他们自己,把他们的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把他的个性充分地张扬出来。除了在课堂上,在家庭里,在社会上,在孩子成长一切的生命场域中,都要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