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
时间:2015年12月20日
地点:大溪地
主讲:T
一、开场
踩点:
1、弗洛伊德理论与克莱因客体关系,时间的阶段性与空间的阶段性。空间的阶段性是伴随终生的。
2、关系——心灵能量的互动和链接。
3、关系中的权力模式,关系中的等级。处于关系的最底层,常常无意识承担错误。感觉这个点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这种承担常常是带着愤怒和委屈,却又看似没有选择的,但是真的是没有选择吗?这个里面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种难以言说的委屈感的背后是什么?
4、家庭中母亲对于孩子客体关系的破坏,家庭中施虐欲受虐结构对于亲密关系的致命影响。
5、客体关系走不出原始的堡垒和格式,就只能在其中旋转。
6、客体关系中姿态很重要。最近常常在体会这句话,连续到后面讲的你是否真实的经历过一个人,或者你是否真实的被人经历过?从这样的角度去看这个“姿态”。最近我就在这样的层面上去调试自己的姿态,去修补曾经无所顾忌“自我”状态,给周围人带来的冲击。这种姿态带给别人影响力,将是你人际关系状态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二、客体关系中的任务维度。
1、真实经历的人物
你是否真实的经历过一个人?
T:问题的核心是:真实怎么去界定?真实与虚无。
我们常常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的真实、自己经历他人的真实。在这个问题面前我们真正去思考的时候,仿佛那些自然而言的确认,开始松动了,开始不确定了。是的真实怎么去确定?
2、想象的人物
案例:女性、硕士生导师、从初中开始几乎在每一个阶段都遭受过性侵。她的咨询已经终止,在临近终止前她曾问T:“我两究竟是什么关系?”她决定与T告别,结束咨询的原因是:“无法亲密的走近T,就像它前面遇到过的几位男性咨询师一样。”T在这里分享了作为咨询师防御的必要的。我理解的就是咨询师与咨客该有的边界感。T的分析有:咨客身上有很深的婴儿化的怨念,太多的哀伤。她试图建立一种婴儿式的关系,以退行的方式去补偿。
在这里T调侃到:这是一个婴儿化的邀请,她要的似一个妈,一个奶牛去喂养她。
3、建构与真实之间的边界。
T:我们所有的关系都是发生在你想象的层面上进行的建构。T这句话刚出,我就想到了自己对于温和、温暖的人的明显偏爱。这种偏爱背后,就有太多的理想化和想象的建构。在这里我表述为:一种退行性的补偿,伴随着早期的理想化赋意。
T:真实——私人空间。在什么样的深度和进度。
在这个点上,我也常常在想,在某些自己在意的关系中,自己也许是作为闯入者进入的。里面伴随着越界,这样的越界终将或者已经引起对方的不适。婴儿化的退行需要,又常常让自己感受不到对方的真实感受。在自我建构的进程中,逐渐接纳与告别。是我现阶段正在做的时期。这种成长,虽然会有一种害怕丢了自己等等的莫名担心,以及不想成长的反作用力。但是内心中的不甘,已经集结起了潜意识能量,成长将势不可挡。
T:我们判断不了真实,也无法判断建构是否会干扰别人。
在这里我想到的是关系的空间与姿态。空间给了各自回旋的余地,而好的姿态,让我们更多从正面、善意的视角去认识关系。
4、现实的调校能力
T:有一种想象性创伤,它拒绝现实的调校。
我想这种想象性创伤常常已经称为哀怨、愤怒的出口。经过现实的调校后,它就无法承载那些内心深处源源不断的巨大怨愤了。一切源自于太深的怨愤与出口的需要。但是这样的后果是,它的长期洗脑式的重播,会让你信以为真,然后沉浸与幻想,回避现实。
T:现实的检验能力越差,越会像恶龙一样。在咨询中,咨询师已经叫停了,咨客还在不停的唠叨。咨询师退不到那个层面。
T:极度说服状态下你的现实检验的能力。
T举例,HL在一次出差中,不自觉的陷入到同事的抱怨中,无意识的也打开了自己抱怨的阀门。一个半小时后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被同事感染了。T:边界很难建立。尤其在负能量的负向传播方面,抱怨的人常常把对方说得极其不堪。例如:“自杀社群”中常常聚集的是情绪处理无能的人。他们的互相持续的负能量感染,对人的影响有时候是致命的。又如阉割社群……
5、幻想的建构能力
在这里T提到了网络游戏“二次元”推动游戏者建构内心的城堡,相反极度的现实主义着也是恐怖的。从极度现实主义这个点,我看到的是一个度的问题。又想到了幻想与现实的边界。
6、一直在等待的那个人
T:常常我们等待的那个人会是理想化的。除非在极度受虐的结构里我们等待的会是一条恶龙,而不是理想化的人。
7、投射性认同
T:心里有恶魔的人,他就一定会把生活中、把亲密关系中的人当成恶魔,并且坚信对方是恶魔和恶龙。
4800岁案例中对方的投射性认同,影响了TA的现实检验能力。由此T想到了一个比喻:一颗看上去不错的种子种到土壤里,你开始精心的培育,却不曾知道,原来那颗种子的内部已经烂掉了。漫长时间学习,扎实的推进,始终TA过不了这一关——投射性认同。T对TA说:“这次就不拉了,你自己过,能过会是咨询双方的一个转机,不过就结束的。”我从这里看到了T对于边界的反思。这种翻脸不认人的核心在于——在恶的面前,移情建立难以稳定的。T:TA的偏执—分裂位象和抑郁位象,全部卡在了投射性认同上。
8、内投的机制
T:你所碰到的人的形象、角色,会构成影响力呈现在你的内心中,一定会在你内心行成内投。——关注这个人
持续的内投,如果是恶形象。不响应你的原始需要和满足。
↓
孩子做出剧烈的需要和要求,遭到拒绝。
↓
对孩子的对抗和要求持续失败,孩子通过幻想建构你的恶形象,形成隔离和排斥。
↓
创伤性想象成为核心,持续的心里活动。
↓
恶形象逐渐被建立成恶结构。
↓
客体关系中,恶意投射性认同成为核心心理活动。
↓
心智结构的特征:隔离、怀疑、边缘化、对抗、攻击,形成一个心理活动的封闭圈
↓
形成人格动力结构的循环。
T送给4800岁案例中的那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希望你能够正面、善意的看待这段战斗的、艰辛的岁月……
9、施虐与受虐的结构。
T说施虐与受虐的结构由恶意而来。我不能很好的去体会。由此我想到的是施虐与受虐过程中的恶意饱含着太多的不接纳和攻击、对早期关系中自己的不接纳和重要客体的恨意。
T说有时候恶意是一种重要的、突破性的资源。善意有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三、梅兰妮.克莱因
1、与父亲的关系
她是父亲第二段婚姻的孩子,她出生是父亲已经50多岁了。当她20多岁需要父亲的力量时,父亲已经70多岁并且力量衰微了。父亲在他第一段婚姻所生的大女儿身上灌注了自己满满的爱。她的敏感让她无法原谅父亲。她成为了一个风姿卓越却又充满男性气质的人。
2、与母亲的关系
她与母亲粘滞退行的关系,让她充分体会到了温情,却没有太多的支撑力。
3、与哥哥的关系
她崇拜哥哥的(智性)。哥哥也发现了她的才华,并接纳她。哥哥早逝。这可能推动她在后期开始研究告别与哀悼。
4、与姐姐的关系
姐姐给了她温情。姐姐早逝。
5、与丈夫的关系
她与丈夫建立的不是一种爱的关系,而仅仅是找那个人做了替代。丈夫是哥哥的朋友,婚后她才意识到她的婚姻源自于自己对哥哥的欣赏。婚姻的不幸福,让她采取了生孩子的方式来试图强化婚姻。
6、与儿子的关系
大儿子,死于滑雪。
小儿子,曾接受温尼科特的心理治疗。(分析:承受母亲大量的补偿。一直没有“长成”)
7、与女儿的关系
母女关系的不堪,女儿站在了母亲地方的阵营中,为反对母亲而摇旗呐喊。并拒绝参加母亲的葬礼。
8、与导师的关系,琼斯、费伦茨、亚伯拉罕
与导师的关系很好,她的很多理论都源自于导师。
9、与同事的关系,与温妮科特的关系。
温尼科特曾写过论文批评克莱因。
10、与安娜.弗洛伊德的关系。
她一直把安娜.弗洛伊德当成对手。在这个点上,我觉得很有意思。但是我对梅兰妮.克莱因还不了解,更不了解安娜. 弗洛伊德在她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我异想天开的猜:她是不是把安娜当成了那个受到父亲满满的爱的姐姐了?呵呵,一切的猜想都需要去求证,这会是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
四、梅兰妮.克莱因
1、一个难以描述的人
2、热情、宽容、和蔼
3、不宽容、攻击性、待人苛刻
4、生活风格:热情、冲动、活力、感情生活
5、工作风格:坚决的自信。
T:一个人在你心中,她有多少的维度?
不知道怎么的,在打下以上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T说的“姿态”。还想到了那句:“你是否真实的经历过一个人?”还有那句我自己问的:“你是否真实的被谁经历过?”生命总是多维、动态和发展的。难以描述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克莱因的丰富、与矛盾。同时,我们也再次看到了矛盾双方常常是同时存在的。在宽容与苛刻、和蔼与攻击、热情与不宽容里没有绝对的好坏。生命本来也不该用好坏来定义。总之,接纳多维、丰富、甚至是矛盾的自己。让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与同样带着不确定的自己勇往直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