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科学的励志,只有你的理论具有普遍的意义,你的成功才能被复制。】
【市面上励志流派的问题在于它们或者是某个成功人士的个人感悟,或者是某个记者搜集的八卦轶事、甚至是某个作家臆想出来的心灵鸡汤,它们都不是科学的理论,而科学的励志书,不再依赖名人轶事,而是借助实验和统计,书中的理论背后都有严肃的学术论文作为依据,是几十年来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进步的结果。】
以上摘自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下面是随书相关书单,剔除一些豆瓣找不到的,稍偏僻的,选取了一些重点书目。
读书不宜多,宜精。
1.首推《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作者常用有趣的实验、数据来解读感性的事物,其理工科思维涉及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等许多学科,以前沿的科学视角解读生活,为人们提供了认知的新方法。读完本书相当于精读了十几本经过筛选 、再创作及通俗化处理的巨著,不仅有趣还十分有营养。
2.《意志力》
作者:罗伊•鲍迈斯特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发表450多篇科学论文,一直是世界上论文引用率最高的心理学家之一。
约翰•蒂尔尼 《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作品曾经获得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美国物理联合会颁发的奖章。
简介:工作低效?情感纠葛?减肥总是反弹?控制不住乱花钱?沉溺于社交媒体和在线娱乐?天天熬夜时间也不够用?这一切都与意志力相关!
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后天因素中,意志力排在第一位。
长期以来,意志力似乎是超凡人物才具有的美德。
但世界顶尖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意志力既不是魔法,也不是空洞的励志口号,而是让人生更美好的科学。
《意志力》的两位作者强强联合,一位负责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意志力运用的规律,一位负责将书写得好懂、好玩儿。意志力不再说不清、道不明,人人都可以修炼意志力。
《意志力》一书认为,意志力像肌肉一样,经常锻炼就会增强,过度使用就会疲劳,这是为何人们会在一些时候难以抵挡诱惑的原因。书中还介绍了一系列增强意志力的
办法,解释了如何设置切合实际的目标(列任务清单真是门学问),如何监控进展(这样你就可以经常奖励你自己),如何在动摇之际坚定信念。
当今世界,诱惑无处不在,人类的意志力时时刻刻在接受考验。《意志力》指出,一旦养成了正确的习惯,找到了适合的方法,自控就会更容易一些,人们就只需要较少的心智能量来回避诱惑。
3.《异类》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
《异类》带我们走进了成功人士的世界,意外揭开一连串令人惊异的统计结果:英超联赛大多数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尔•盖茨和史蒂夫•
乔布斯都生于1955年;纽约很多著名律所的开创者竟都是犹太人后裔,并且其祖辈大多在纽约服装行业谋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英超球员的注
册时间是每年9月,在同龄球员中,9月出生的人实际上比8月出生的人几乎大了一岁,一岁之差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影响巨大;1955年前后正是计算机革命时
期,出生太早,无法拥有个人电脑,而出生太晚,计算机革命的时机又被别人占去……因此,那些奇才异类得感谢机遇的眷顾。另外,他们的成功还需要上辈人的文
化熏陶,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中国人的数学优势得益于中国人种植水稻的勤劳精神和汉字读音的简洁明了;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较高的飞机失事率,也是由韩
国上下级之间过于严格的等级制度造成的。
怪才格拉德威尔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机遇和文化、环境因素,即便是智商超过爱因斯坦,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
《异类》带领我们找到了成功的根源,发现了更深刻的成功契机,也为社会变革带来新的启示。
4.《哪来的天才》
作者:[美] 杰夫·科尔文
1978年,作者来到宝洁,见到了一对工作在狭小房间的22岁年轻人,当时人们都说“这两人将来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果然不出所料,这两个年轻人后来成为了通用电气和微软的首席执行官,他们就是杰夫•伊梅尔特和史蒂夫•鲍尔曼。
是什么让当时的人们就认为他们具有取得成功的潜质?这并不取决于他们的天赋,也不取决于他们的基因,而是取决于他们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这是本书要告诉读者的最大的一个秘密。
《财富》杂志曾刊登过一篇非常受读者欢迎的封面报道,名为《如何成就伟大》。《财富》杂志的高级编辑杰夫•科尔文在读者的期盼下,将这篇经典的封面文章写成了这本书,旨在为读者揭开成功的奥秘。
你的外婆也许会告诉你,如果要成为泰格•伍兹、温斯顿•丘吉尔、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莫扎特这样的人,就必须埋头苦干。但事实并不仅如此,你还必须
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你必须学会如何对结果进行分析,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而不是仅仅取
决于你的智商或者是情商。
科尔文提出的“刻意练习”的成功法则不仅适用于科学、音乐、艺术领域,就是谈判、理财等技能,也可以依照成功法则来习得。
5.《思考快与慢》
[美] 丹尼尔·卡尼曼
人类究竟有多理性?——思考,快与慢
在书中,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终极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
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
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
型判断结果。
为了使读者真切体会到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主角的特点,卡尼曼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
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
误。
本书将会彻底改变你对思考的看法。
6.《娱乐至死》
[美]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
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
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