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一本书,值得反复阅读?是《红楼梦》!不得不赞服曹公的文字技巧,难怪让薛宝钗得了个怪病,必须服用制作方法极为复杂的“冷香丸”,还有“任是无情也动人”的一句隐喻。
她的感情是浅的,凉薄之人。她是冷的,如同自己的居室,雪洞一般,以至于贾母说太素静,女孩儿家避讳。薛姨妈说过她的“古怪”,不爱花儿和粉儿等。可见,宝钗的灵魂与妙玉类似,也是“槛外人”,不喜喧哗,只不过形态各异。妙玉死了心,自我逃避,她是道家的,消极的,要在世俗中抽离,寻得一份自由;宝钗不甘心,自我勉励,她是儒家的,积极的,要在世俗中融合,寻得一份价值。
宝钗由于冷,而变得无情。因为是局外人、槛外人,于是成了薄情人、无情人。难道不是吗?抄家时,她回家了。王熙凤也说过“一问摇头三不知”,明显地逃离世俗的羁绊。心机深细婉转,比如“金蝉脱壳”、“移花接木”。她像一个导演,她把别人当做提线木偶,按着自己的意志做事。她没有太多天真,因为已经看清了“眼前道路无经纬”,于是有怨恨、无奈,而她不像黛玉,用锋芒对抗,只能换来“风刀霜剑”。她必须是一个好演员,包装好再登台。等待着“好风”,等待着“青云”,既不想与横行的“螃蟹”为伍,又不学黛玉的尖锐,于是成为标准的,合乎封建礼教的女子。
如果说刘姥姥是马戏团的小丑,那么宝钗是一个耍猴人。自己是人,别人是猴,变着花样周旋在各种猴子之间。表面看似正统严肃,本质是黑色幽默。什么端庄?那是骗人的画皮!黛玉成了知己,宝玉成了丈夫。不见刀光剑影,却见衣衫尽裂。
宝钗的冷亦是作者的冷,宝钗的无情却是天下人的无情。可以说,宝钗的怪病就是“无情”,只有冷香丸可缓解。是的,只是缓解,不是根治。
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从始至终,无法摆脱。为什么作者让“无情”成为一种病?因为不只是宝钗的病,还是大部分人的病!恃才傲物的曹公,看透了人性之恶,别人不好启齿的恶,在心底里最隐秘的角落,不堪的、腐败的、肮脏的。那种“无情”,犹如娼者与嫖者的态度。娼者的无情,只求利益,不问甲乙,过目即忘;嫖者的无情,只求私欲,占了便宜,缺失责任。对于自号为“情僧”的作者来说,最恨的就是天下的无情之人!贪婪的薛蟠,懦弱的潘又安,暴虐的孙绍祖,清高的柳湘莲……
作者把“无情”与“动人”都给了宝钗,看似矛盾,却有了鲜活的人物。她很动人,拥有相貌、才华、智慧、品性,而又是无情的,作者对这种无情,直接的讽刺,就是冷香丸。高大全的形象太单薄,总是不真实。因此,冷香丸不只是一种讽刺,仔细想想逻辑,又是一种赞扬。看看冷香丸的组成材料,白色的花瓣儿(不艳,没有其他颜色),天然的雨水(不俗,不是日常的水),加上漫长的等待(不急,不是轻易就能收集),无非就是暗示了宝钗的优点嘛!只有多了那样的素雅,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淡定,才能不让无情显得太冰凉,让人透心的凉!让人刺骨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