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掀起一股师生共读《论语》的热潮。
在近两日学生的《论语》读书分享报告会上,我被其中的两个场景感动。
一个场景是《君宴》上的师爱。
102班学生编演鲁昭公宴请孔夫子及弟子,想让夫子从他的弟子中推荐一个出来做官。孔门弟子们积极自荐。宰我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子路好勇善斗,为人耿直;冉有生性谦退,多才多艺;子贡聪慧通达,雄辩滔滔;颜回敏而好学,品格高尚……经过自荐,孔门弟子的形象鲜明地出现在眼前,鲁昭公选中了子路,夫子说:“子路能胜任,我的弟子中每个人都能胜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看着着汉服的少年们有模有样、谦恭有礼的表演,我被眼前这温暖的一幕所感动。
想起在之前的读书分享时,我教的班级的学生很突然地来采访我:“老师,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老师?”我来不及思索,脱口而出的是:“要爱学生,心里装着学生。”当时有些怪学生们不该搞这种突然袭击,差点让我词穷,觉得很尴尬。但后来想想,即便认真思考过,答案的要点不也是这个吗?
102班学生编演的这一幕,之所以打动我,是我从中看到了夫子对学生的爱,他的心里装着每一个弟子,他对每个弟子的性格都了如指掌,对他们的优点都积极肯定,即便在君王面前,他也不卑不亢,说子路能胜任的,其他弟子也能胜任。
又想起《论语》中,弟子冉伯牛生病,夫子去探望,从窗口握着弟子的手说话。颜回早逝,夫子悲痛不已:“噫!天丧予!天丧予!”
爱让人间值得。有夫子的爱,弟子们亦是幸福的。
另一个场景是《论语》“人生之道”中的生爱。
101班的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了《论语》中的仁、德、礼等思想内涵。其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孔子遭鲁国国君的嫌弃,不得已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这时他的一干学生:子路、子贡、子骞、冉有等出现了,他们有的肩扛着盘缠,有的提着行李,还有一个学生扮作马,他们要和自己的老师一起走。这个场景,是辛酸的,然而也是幸福的。想着夫子离开鲁国时,已55岁了,漂泊在外,遇到了多少艰难困苦,63岁才又回到鲁国。又这一路,他都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始终追随他、陪伴他、保护他,与他一起去宣扬治国安邦的儒家思想,这难道不是幸福的吗?
尽管看学生表演了两次,我依然两次都在看到这个情节时眼中有泪来袭。
一个老师的幸福,莫过于身边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学生,有几个也爱着自己的学生。而我的泪,究竟是因为自己也有呢?还是没有呢?竟也说不清了。
时间会流逝,唯有爱永存。阅读经典,演译经典,分享感悟,夫子对弟子的爱,弟子对老师的爱,依然像珍珠般,闪亮在我的心头,让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