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万物真实的运作规律。
智慧:这里指为了争夺胜利而做出的虚伪、机巧之举。
六亲:父、母、兄(姐)、弟(妹)、夫(妻)、子女,泛指家人。
孝慈:孝敬,慈爱。
代表世间规律的“大道”被废弃之后,才有了所谓的仁义。那些为了争夺胜利的智巧之举出现以后,才产生了严重的欺诈行为。家人之间失去了和睦,才提倡所谓的父慈子孝。国家的政治陷入混乱,才出现了所谓的忠君爱国之士。
很多不喜欢老子的人都拿这一章说事,仁义、孝慈、智慧、忠臣,都是很美好的事物,怎么在老子这里都给否定了呢?其实老子是想说:事物的产生总有其原因。因大道不存,才提倡仁义;因六亲不和,才提倡孝慈;因国家混乱,才提倡忠君;因前者缺失,才产生后者;因为提倡智慧,才产生了巧诈。
老子说,不要觉得仁义、孝慈、智慧这些都是好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呀,好与坏都是互相依存的,出现了这些好的现象,是说明坏的现象已经发生了。
如果大道运行,每个人都是仁义之人,自然就不必站出来提倡仁义,有人提倡仁义,就已经说明,仁义已经非常稀缺了。依次类推,如果每个家庭都和睦幸福,父慈子孝,就大可不必推崇孝慈。如果国家稳定安康,上行下效,那人人都忠于领导者,都是忠臣。而这些倡导的出现,就已经说明当时社会已经是六亲不和,国家混乱的病态社会了。
这一章的内容,我猜孔子肯定是不喜欢的,在老子看来,儒家倡导的仁义、孝亲、忠君等品质,不过是对于大道崩坏的一种无奈之举,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人们需要提倡正义,表扬模范来匡扶社会,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无可奈何的办法。
老子的顺应自然,返璞归真思想告诉人们,与其费力地纠正匡扶,不如正本清源,回归上古之世那样自然无为的状态,也就是“道”的原始状态。
世间的一切都按照本源的规律运作,就达到了“道”的状态,这也是老子毕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