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的时间里我没关注打假,看到的都是关于北京的新闻。一则是《青年科学家逃离北京 院士:房子太贵,压力我们懂》,另外许多则就是对北京房价又创新高的各种评论。
第一则新闻的北京是一篇点击量破10万的文章——《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离开》。该中科院科研人员从北大本硕博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北京某所工作,最后,却因为买房、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含泪告别中科院的老领导,转战南京某高校。然后新闻主体就是院士们关于房价太高带来的压力的理解,和探究怎样能留住人才的问题。
至于北京房价,又是一轮狂欢。认为北京房价还要涨的评论家说,北京的房价比纽约便宜不少,这便宜的部分就是北京房价的上涨空间。趁着这轮财富的列车正在滚滚向前开,快上车吧,亲们!认为北京房价高的离谱的人在不断反问,目前政府严控楼市,但北京二手房为何火热?学区房又为何连续上涨?认为北京房价高的危险了。当然还有更多的哀嚎,房子买不起,我要不要逃离北京?
逃离北上广——似乎每隔一段时间,这个口号就要喊出来一次。就像被沸水不断冲泡的茶叶,渐渐失去了它的味道。人们喊“逃离北上广”口号的声音都已经有气无力了。虽然,他们的肉体依旧无处安放。
要逃离的人可能已经逃离,没有逃离的人还在纠结。生活就是这样,在不断地权衡中,或者奋起,或者断尾,或者蹉跎。
这个时代都匆忙地顾不上讨论“到哪里安顿我们的灵魂”,大家都在忙着寻找哪里可以安顿我们的肉体了。
走还是留呢?
这让我想起了歌女柔奴。柔奴全名宇文柔,是苏轼朋友王定国的歌女,眉目秀丽,歌声婉转,自有声名。柔奴家世世代代居住在北京。当王定国被贬谪到南方时,她跟随而去。宋代的南方,蛮瘴之地,一去可能再也回不来。等到王定国回归京师,路见苏轼,苏轼问柔奴,“广州那边是不是很不适应啊?”柔奴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由此,苏轼写出了那首有名的《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To be or not to be? 走还是留?
如果让我回答,那就是呆在让你心安的地方。
你羡慕北上广的繁华,想要汲取它的资源,希冀着行业的公平,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一个奋起的神话,回到家乡的小城镇可能会让你窒息——那很好,你就在北京继续拼搏。
你贪图家乡二三线城市或者小城镇的安逸,希望能和家人住在一起,希望能使用上父母的资源——那也很好,你就在自己家乡过舒舒服服的日子。
认清了自己适合拼搏,那就在大城市拼努力,去奋进。认清了自己骨子里追求安逸,那就在小城市呆着。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最想要什么?
如果身处北上广,每天花几个小时在路上,却没有寻找资源,参加聚会,只是宅在家里,反而向往小城市的安逸;如果身处小城镇,享受着相对钱多事少的工作,生活节奏慢悠悠,却一直羡慕北上广的资源与繁华,那有什么用?
不付诸行动,徒有羡慕,那是最大的悲哀。
呆在让你自己心安的地方吧!记住柔奴的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