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很多程序员并不适合写程序。不举例子,如果你是其中一员,我想你应该明白我在说什么。虽然下面的分析是针对程序员的,但是对于其它行业也是试用的。
从供方的角度看,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要养家糊口;
其次,实在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大学里的专业和这个有那么一点儿相关,就来了;
来了之后发现,即使只会for循环,似乎已经能应付大部分工作了,就这样吧;
做了几年程序员后,要么转行做毁人不倦的产品经理(这里的人只代表产品经理自己),要么遇到所谓的三十岁的门槛。
从需方的角度看,大概是这样:
首先没有认识到程序员是只有少数人能做的,高技术难度的事儿,仍然把它等同于搬砖等体力劳动,所以招聘的时候出发点就不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负责招聘的本身就有可能是上面说的这样的员工;
工作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怎么办?通过流程来保证呗,于是出现了文档的行数比代码多的情况。当然还有其它办法,比如说某司一度推行的三点两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肆意牺牲时间和效率来换取质量的手段。
流程多了,发现还挺好的,是个人进来都能做点儿事儿,于是更加坚信这套方法,于是离高效越来越远。
这样的员工和这样的公司,在你看清楚想明白后,你还愿意和他合作吗,你还愿意为它工作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还是中国人多,大批平庸的人也需要饭吃,在个人和社会经过挣扎和阵痛后,自动形成了这么一套机制。这套机制形成之后,强大的惯性造就了更多平庸的人,从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吃完之后,会不会爆发大规模的危机?因为高速发展会掩盖很多的问题。
如何解决?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从自己工作中的小事做起,使自己变得更职业,这样在危机爆发时,你就有了一份应对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