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时候,曾用借书卡续借的方式,霸占了《苏轼传》和《鲁迅作品全集》两年,但真正读之甚少,也读懂甚少。就在去外地支教的一年,闲暇时间多了,倒是颇能静下心来读点书了,于是我又捧起了《苏轼传》,今天我读苏轼一不说他的生平,二不说他的千古佳作,我只说说他给我的精神力量。
《苏轼传》的扉页上这样写道:智者,无疑是他当之无愧的冠冕:希望和失望、亢奋和凄冷、轩冕荣华和踽踽独处,在他生命的历程中交替更迭,如环无端,不知所终,促使他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探索生活的底蕴。无尽无休的苦难,没有使他厌倦人生,变得冷漠;权利与名望的诱人光彩,也没有使他自我迷失,忘乎所以。他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
相比于他的伟大作品,我更折服于他的逆境中仍不忘生活之本真的自得其乐或者说是苦中求乐,当然做为一个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一大才子,身边自然不缺志趣相投的同路人,但他仍然不忘心系苍生,在他被贬海南,当时那个蛮荒之地的时候,他帮助当地的村民接通了泉水,也不忘去集市上买点羊排骨架熬点汤,剔点肉打打牙祭,更不忘每晚用热水泡脚,谓之养生之道,当然还有他自成一派,后来流传后世的东坡肉。如果不是有强大的内心,又怎能在经历“乌台诗案”之后,仍能久经考验,写意人生。在他晚年,有一年被贬九次,他带着一家老小,颠沛流离,疲于奔命,又是什么支撑他艰难的活下去的呢,我个人觉得是他的信仰,他信奉儒释道,年轻得意之时,意气风发之际,他用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指点江山、文字,到了中晚年,他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 ,他就是那个“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苏轼,就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这般豁达,就是“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与超脱。
林雨堂这样说到苏轼:“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人生观。”面对各种不同人生境遇,融会贯通的思想都为他所用,这就是仁者、智者、大者也。
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愿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