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初步打算重新拾起看书的爱好,并养成习惯。
大学没有看过多少书,只是在毕业的尾巴上买了很多书,却也没有全部看完,全部送给么么了,要知道以我对书的珍视,真的是不会轻易舍弃的。
现在暂时计划是一周一本至两本。
《匠人精神》是我才读完的一本书,不是非常精细但是又能够学到一点东西。主要讲的是日本企业「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在几十年的人才培养和经营中摸索出的匠人须知30条。
71 岁的秋山利辉先生,27 岁创办“秋山木工”,他为了把年轻的学徒培养成一流的工匠,制定了长达八年的人才培养制度。一年预科、四年做学徒、三年带学徒,八年后自立,可去可留。年轻的学徒要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做好成为一名工匠的心理建设,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基本训练、工作规划、知识和技术等成为一名合格工匠所须的一切。
而由秋山利辉创办的“秋山木工”成为了一家专门订制家居的日本企业,同时也被外界认为“仿佛是训练一流高僧寺庙”的 “秋山木工”。他们要求自己为客户制作能够使用百年或两百年以上的家居。日本宫内厅、迎宾馆、国会议事堂、知名大饭店等,都在使用他们的精良制作。
给我感触比较深的是下面这些。
1 人品比技术重要
这一点是在书的开头就提到的,也是所有下面这些的总结和核心。
我个人也是比较认同的。不管做什么行业,技术只能为你个人加分,让你赢得更多的尊重,关于专业性;而人品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即使你业务熟练技能满分,但是还不是一流的人才,因为人先成为自己,才会和社会有关系。
有人品没技术还是有用的人,有技术没人品就会被孤立,而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限的。
2 反复尝试,熟能生巧
语文还是英语科目上,我们都学习过熟能生巧这个词语,而且这个也是我们先人的智慧。
从生理学的角度上讲也是可以被印证的。
书中秋山利辉写的被完美翻译后的一段很有特色的话:熟练使用工具,你必须亲自去操作。只有反复练习,直到觉得刨刀长在你的手上,能够巧妙运用自如时,才算是真正学到家。当你气沉丹田,往肚脐方向用力拉刨刀,耳畔响起嗖的刨花抽出声时你会觉得眼前的木头纹理、手感和木香都格外诱人。
当你熟悉又喜爱一件工作时,这就是专注的最高境界吧。
3 要善于回应
总是精神饱满回答“是”的人,一定是一个积极有准备的人。
我想起了前几天刚刚被辞退的那个男生,入职两周,带不起来,基本上前天说过的问题第二天还会犯,然后耐着性子再告知,第二天仍是一样的。
当我去给他指出那些问题的时候,他是迟疑的、迷茫的、自信的。对我表达的怀疑,对我说的东西迷茫,对自己做出的东西自信。我告诉他为什么,他仍是慢吞吞地拖着,我忍不了了语气变得严肃了,他才嗯嗯表示马上改。
果然不会有什么进步的。
就像秋山利辉说的:一流的匠人,回应的方式也必须是一流的。为了做到这点,就必须竖起“倾听之耳”,认真倾听对方说的话,再充分理解。恰当的回答,是准确无误制作产品的第一步。
说的虽然是手工业,但是对于我们仍然适用,只不过产品形式不同。
4 在意时间
总是在意时间的人,一定也是走在前面的人。
时间是永不停歇的,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迈向死亡。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为什么人的差距那么大呢,在于对时间的重视和工作的效率。这个工作包括学习在内。
如果能够少发呆分神,把一倍的时间当作两倍用,那么在思维上就会感觉时间会长一点,也会更充实。
那些把“才一个小时”、“就一分钟”、“一秒就好”挂在嘴上的人是无法真正成长的。因为只有琐碎的的积累,才能看到希望。
5 敢于夸奖自己
这一条可以说对我的触动挺大的。
身边也会有很多优秀自信的朋友,当然也不缺自恋的人,可是大多都是为了保持一个谦虚的形象而很少自我肯定。因为秋山木工是制作家具的,所以他们会在精心做好产品之后,交付给客户的时候夸奖一下:看我做的很棒吧!
这种自信的正能量会传递给客户,客户会感觉你因为这件产品而付出了并最终感到自豪,这说明得到的产品是优良甚至完美的。不止如此,也会因为你的夸奖而对你生产出的产品抱有好感,一种认同感。
愿有一天我能够拿着我写的故事告诉大家,这是我写的酷吧。
6 守破离
守、破、离这个词原型来自于确立了日本传统戏剧“能乐”的世阿弥之教导,泛见与艺术、茶道、武道、体育等领域。而在“秋山木工”工匠的成长阶段,也正好符合“守破离”。
首先是“ 守 ”。
从跟着师傅修业,“守”就开始了。要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以及学习生活态度、基本训练、程序、心得、技术等作为工匠必须具备的所有一切。在这个阶段,对于师傅所说的事情,要忠实、全力地吸收。
其次是“ 破 ”。
将师傅传授的基本形式,努力下功夫变成自身本领的阶段。通过一遍摸索,一边犯错,在师傅的形式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此时,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自己擅加修改也是行不通的。
最后“ 离 ”。
开创自己新境界的阶段,也就是从师傅那里独立出来。在“秋山木工”,工匠从第九年开始独立,迈向崭新的道路。
它是一种开始忠实于“守护”师傅传授的形式,然后“打破”这个形式,自己加以应用,最后“离开”形式开创自己的新境界。它正是通往一流的道路。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理论,也深深被它吸引,这在跟着师傅进行修业的时候很受用,但是在我们现在的普通学习模式中也可以得到启发:先模仿,后探索,最后形成自己。
7 挨骂法则
秋山木工的挨骂法则:
最好是在年轻时挨骂,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在20岁之前
趁被批评的人还有能量时被骂,因为骂人需要比被骂的人拥有10倍的勇气
最好比其他人早被批评,工作进度超前,可比其他人先遇到问题
不要老是因为同一件事被骂,别人没那么多时间理你
被人格魅力高的人批评,被尊敬的人批评会更有效果
趁能指导我们的人还没有死,他们不会永远地等在那里
愈早被批评愈好,早一分钟都是好的
要因质量高的问题被批评
要知道被骂也要付出代价
与其看着别人被骂,不如自己被批评--自己什么都不做的话,是不会被批评的
能够把挨骂这门艺术诠释的这么清晰真的很不容易。
现在社会的人都是在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看到别人犯错也只是尽一点道义上的帮助,很少会有人处于他人的立场上进行批评。
我很喜欢被人批评,而我也是一个比较在意细节直爽的人,如果碰到有人有很严重的问题,我不会袖手旁观,就如秋山利辉先生讲的:厚着脸皮去批评。
愿慢慢精进,做一个精致的人。